Quantcast
Channel: 工程師 – TechOrang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85

一位改作電商的工程師大大:拋開 Coder 自尊,反讓公司成長兩倍

$
0
0

《TO》導讀:工程師思維與商人思維差多少?技術到底在電商產業中重不重要?很抱歉,在很多情況下,技術或許會被排到營運、物流、倉儲等問題後面。

作者 Eddie Li,11 歲接觸 HTML & VB5.0、高中鑽研 ACM 競賽題目、大學時代與朋友創業做 e-commerce、2013 年初與朋友合夥成立 米邦國際資訊有限公司 並於 2015 年二月離開。目前,作者再度投入電商圈,並且記錄下自己從工程師轉職成商人的心路歷程,其中包含了從技術觀點到實際營運觀點的一些轉換,以下為作者第一人稱敘述。

2013/01 – 2015/02 是我在米邦懷抱軟體夢想創業的最後一間公司,離開前我開始真正懷疑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做自己爽的,其實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創業,當開始承認自己的無能後,是我第一次真正反省這從頭到尾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離開米邦後,是我第一次完全沒有方向感,我不知道要做什麼,唯一知道的是我絕對不能再寫軟體了。好巧不巧碰到我現在的老闆,他的成就讓我毅然決然放棄寫程式,投入電商圈開始從頭學起。

放掉自己擁有的一切重新開始,那種恐懼感真的很可怕。

  • 回頭看自己

這一年時間我徹底把寫程式這個技能丟掉重新學習新領域,然後回頭寫程式用 15 天打造出來的 EC 系統目前乘載 35-45M/mo 的營業額,自己經營的電商公司每個月以三倍速度成長。

今天要分享的是,回頭看自己過去與現在差異,希望能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一些曾經跟我一樣想法的工程師一個參考。

  • 每次成長,都是對舊觀念的破壞

規則是給不敢離開框框的人而設計的

在軟體圈,我們會告訴 junior developer 要遵循 coding policy、coding style、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git 要怎麼 commit … etc 一大堆規定,但 senior developer 有時候卻不管這些規則用類固醇式開發法走捷徑。

會這樣是因為 senior developer 對技術熟悉能夠評估風險、加上接觸更了更多非技術的資訊。只要風險能夠控管,爭取更多時間、更少成本,承擔點技術債都是划算的。

所以常常會有 junior 的人會說,你不是說不能 xxxxxx 為什麼你卻可以這樣做,會問這個問題的人就代表還停留在 junior 階段。

從軟體跨到電商這塊,這種感覺更是強烈,當我親自營運電商團隊、親自操作廣告行銷,我對軟體的想法跟一年前完全不同。用軟體圈的語言來說是 我已經沒有寫 code 的羞恥心了。

我用了 15 天,獨立開發出一個 business value first、但技術債超高、效能很爛的 EC 系統。是我第一次完全拋開寫程式的自尊做出來的產品。

但是這套系統卻達成了:「成功幫客戶降低了 2/3 的客服營運成本、並用六個月時間公司成長了兩倍。」

我現在對開發的想法是「十分鐘無法找到解法的 issue,就用其他方法替代或是直接放棄不做,因為你永遠能找到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優先處理

  • 技術應用場景

在商業的世界永遠都有替代方案

以前我們社群常常瘋 Google、Facebook 在用的技術,但以我目前實際營運電商平台遇到的 bottleneck,技術是排在非常後面的,就算系統乘載 100M/ 月也不會是技術,通常是:

營運 > 倉儲 > 行銷人力 > 市場規模 > ....... 技術

最後會發現,在台灣就算做到非常大,你的 server 還閒閒的,如果不是要做世界級的大平台,在台灣那些技術很難派得上用場,就算有公司要用,那在整個環節裡面也不是必須,這也就是薪資天花板的原因。

  • 忽略溝通

網路已經把人隔開了,忽略人與人的溝通,反而本末倒置

以前常聽到,我們要做 user-friendly 的產品、使用者好上手、mobile-first,這些口號背後很多人都忘了溝通的重要。客戶覺得產品好不好用,並不是真的好不好用。而是客戶感覺好不好用

但困難的是,寫程式的人常常要很邏輯,很難懂感覺是如何造成的(我以前也不懂)

現在我常常交叉評估廣告給使用者的期待 + 使用者實際看到的 + 價格,這三者決定消費者對你的產品是否滿意。

對我來說,UI/UX 設計,只是給在框框內的人 (designer, front-end) 努力的方向,絕對不是必須,甚至是一個 60 分的購物流程,只要上面三點做得好,消費者還是會滿意的。

  • 受限的生活經驗

絕對要預設自己完全不瞭解客戶

在做廣告行銷時,讓我體會最深刻的是,預設立場永遠跟真實的市場有很大落差,認為會賣的產品實際上賣很差,不然就是覺得不賣的產品意外爆紅,文案、廣告圖皆是如此。

我覺得這問題在於物以類聚,我們周遭相處的人其實跟自己有很大的相似度,很難真正去想像市場上你服務的客戶是什麼樣子。尤其是軟體工程師,通常樂於嘗試新東西,是科技早期使用者。

而客戶真正的樣子是 …

消費者其實很懷疑用點餐 APP 點餐,真的有人會收到訊息嗎?
很多人的 Email 只拿來註冊其他網站帳號根本沒在收信(他們都用 LINE)
女性使用者很高比例不會用搜尋功能
改變習慣的產品其實對客戶代價太大了

以前的我就傻傻的串接的 livechat 當客服通道,根本沒人用,因為有的人根本沒有 Email 加上他們也不相信上面寫客服在線上是真的。

  • 技術的真正價值

只要沒有人願意買單,技術就沒有價值

不論是廣告技術、軟體技術,只要鑽下去不看整體就很容易迷失,一開始我在學廣告技術的時候,我常常想,分眾如果做得夠細、夠系統化,能夠區隔不同 ROI 的客戶慢慢吃下市場,但實際的情況是,你根本沒辦法盯到那麼細,就算你 tune 到一張單 50 元,但只有 3 萬受眾那一點意義都沒有,你不會為了追逐 CPA 50 元,浪費你那麼多的時間,而放棄那麼大的市場吧。

軟體也是一樣,有些功能聽起來很 fancy、自動追單功能、data mining,但做這些事情的績效,遠遠不如先 tune 營運(營運永遠是第一個 bottleneck)與其做那些很 fancy 的功能,不如在軟體上設計系統減輕營運上的效率。

我知道很多人都想做破壞式的發明(我也是),但那些破壞式發明的人沒告訴你的事,要說服那麼多人(客戶、廠商、消費者、周邊產業)配合你的破壞有多困難。而這些問題佔了整個問題的 80%+,技術反而不是問題、破壞才是問題!

  • 感覺市場

了解消費者後,會發現自己多一廂情願

以前聽別人說市場,這對我們工程師來說那是一種很虛無飄渺的名詞。當我實際在做買賣生意的時候,天天面對消費者、看廣告數據,我發現市場是一個好懂到很難解釋的東西,瞭不瞭解市場,其實就是瞭不瞭解「可能會買你商品的那群人」。

你選定的市場有他們那個族群的性格、習慣,你的產品也有自己的消耗週期,只要夠瞭解這些人的習慣,你可以很快推理出:

產品該怎麼設計
消費者可能的顧慮、該怎麼解決
總共有多少披羊
整個市場有多少羊毛可以刮?怎麼刮?多久刮一次最划算

我的體悟是,只要能 「稍微」 了解市場,以前的理想會至少不見一半,會因為了解而發現自己的一廂情願。

  • 接受不完美

我的朋友都叫我自幹王,從後端寫到前端、再管到 server、又來做電商寫文案、下廣告、兼談廠商,我發現很會實作的人通常都是比較容易焦慮的人,也就是容易焦慮所以不放心把事情交給別人,就算知道規模化後,一定要找人來接手自己的工作,但一找人接手反而變得更焦慮,因為花了錢請了人這件事情反而沒有以前的 quality。

但是當 business 開始快速 grow,所有事情都一團亂,我對每件事情都差心中的標準一大截,非常焦慮!心裡很過不去,花了一個月時間調適,現在的感想是:

我必須放下焦慮感,把事情交給別人處理、給出時間、真正信任別人,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我必須完成

(本文獲作者Eddie Li授權刊載;圖片來源:Moyan_Brenn,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在台灣賣麥片竟有 100 億市場!垂直電商「早餐吃麥片」募 2 千萬台幣加速賣麥片
電商業者談創業困境:問題絕不只有淘寶,而是台灣全面結構性的危機
前 Google 全球研發總監:Google 總是能在技術面押對寶的三大關鍵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8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