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對工程師的變相苛求成了軟體開發類公司的通病,包括:嘴上不說,卻暗示他們就該焚膏繼晷地寫程式;因為某人不熱衷給開源項目做貢獻,就直接端掉他的競職機會;希望他們無師自通,新技術、新框架甚至新語言能信手拈來……如此種種,不一而足。當然,這背後潛藏著的,其實是這樣一種根深蒂固的問題心態:工程師只有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幹,才能證明自己擁有足夠的職業熱情。
然而事實上:
只有一小撮兒怪咖才能承受這樣的兩頭耗;
工程師與時俱進才能造福東家,而東家需要提供這樣的學習機會——在工作之外;
再一流(再拼命),他們也要有工作之外的生活,也要擔負許多工作之外的職責;
自學成才者畢竟是少數,所以,大部分工程師需要足夠的切磋與討教——在工作之外。
一句話:工程師也是人。是人就要過人過的日子,要贍養父母、生兒育女,要處理猝不及防的各種瑣碎和意外,也要遭遇越來越常見的情緒疾病……在這樣的重重包圍下,身為凡夫俗子,誰還能日復一日地在 8 小時之後繼續苦幹?還有,承認吧:誰不厭煩開源社區?讓一群 20 多歲、薪水微薄的毛頭小伙兒一天 24 小時埋在代碼堆裡,那麼他們所有的後勤工作是不是都由你來負責?你替他們請家政、管孩子?又或者,他們身體有恙了你給他們支付醫藥費?
話糙理不糙。不是麼?
當然,這並不等於說工程師就該死守 8 小時以及停止自我成長(某些程序員,別把本文的前半部分當成藉口。)問題在於:每天的時間的確固定而有限,我們該如何最高效地利用它們,從而讓自己真正優秀起來?
首先,應該徹底摒棄「事業即一切」的想法。某些工程師屬於「不需揚鞭自奮蹄」型兒的,老闆不施壓他自己卻壓力感爆棚。他會為了快點讀完某本書而縮短睡眠,會為了趕進度而冷落自己的伴侶及子女,甚至會為了某個開源社區而犧牲自己的社交和愛好……不,不,不,從長遠來看,這完全是一筆賠本買賣。工程師會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幸福,甚至會帶著滿滿的負能量投入工作,從而進入效率越來越低的惡性循環。所以,「事業即一切」的想法,必須徹底摒棄。
其次,想方設法提高 8 小時的效率。工程師可以與同事搭配編程,可以多讀他人的代碼,可以多多發問,也可以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提升。這方面沒有一定的套路,工程師務必要自己動腦開發。
第三,可以開口請求老闆掏錢讓你們長見識,譬如帶你們參加某些大會之類的。當然,如果自己學有餘力,還可以請求參加當地的職場交流會。對員工的這種慷慨最終會惠及自己,所以沒有幾個老闆會拒絕這種要求。萬一被拒,工程師就該明白老闆不重視自己、覺得自己可有可無,而這時候,就該考慮另謀高就了。
第四,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譬如午休時、乘車時)閱讀,甚至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開發個小工具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當然,如果在此過程中能用上新技術或新語言,就更帶勁了。不要害怕嘗試新事物!
最後,不要因擁有編程之外的愛好而有負罪感。因為正當的愛好可以改善人的情緒和精力,也可以提升人的創造力,最終幫助你成為更出色的開發人員。
當然,如果你真的願意在 8 小時之外繼續編程,那就該「做一樣成一樣」。在這方面我的心得是:給自己定下嚴格的時間限制,逼自己按時交作業。一旦成功,你將倍受鼓舞。之後,你可以把這類經歷上傳到自己的博客或社交平台上,當然,別忘了寫入自己的簡歷——這會給你增加不少砝碼。
(本文獲碼農網授權刊載,原文:Top developers can have a life outside coding翻譯作者:碼農網 –翟桂紅,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延伸閱讀
Alphago 之父:我從來沒有工作與生活對立的問題,因為這是我最有熱情的事物
台北有太多不是為自己生活的人,但創業應是一種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