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工程師 – TechOrang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85

被淘汰的產業該如何找到出路?美國礦工靠著學 Code 找回一席之地

$
0
0

《TO》導讀:科技改變了世界,軟體正在吃掉世界;這一次的數位革命正在大幅的翻轉一切我們所熟知的產業,而身為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煤礦」產業同樣受到了波及,現在美國越來越多礦業小鎮在這一波轉變下越趨蕭條,怎麼解決產業市鎮的死亡?怎麼讓這些礦工順利轉換跑道,在社會上求得一席之地?

現在,這些正處潮流當中的礦工有了一些想法,他們認為「coding」或許將成為他們下一個倚賴的生存工具。就讓我們來看看這群礦工的故事吧… …

Rusty Justice 很少會想起 Michael Bloomberg 這個人,即便偶爾想到,這個人在 Justice 的心目中也不過是遠在天邊與自己沒什麼關係的大富豪而已。

在 2011 時,遠在紐約的億萬富豪 Bloomberg 捐出了 5000 萬美元給號召反燃煤運動的塞拉俱樂部,並且後續還給這個環保組織又追加捐款了 3000 萬美元。這一看上去很美的善舉,卻是另一些人災難的開始。Justice 在肯塔基東部經營著一家建築公司,反燃煤運動對煤炭行業的衰敗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煤炭業卻是 Justice 這麼多年賴以為生的來源。

當然也許你會說從長期來看減少燃煤使用會對環境產生有益的影響,然而減少煤礦開採對於一個單一資源依賴型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卻是十分殘酷的。在過去的 4 年中已經有 8000 名煤礦工人丟了飯碗,這個數目已經超過了 Justice 的老家派克維爾(Pikeville)小鎮整個的人口數量。在人們追求未來使用更清潔能源的道路上,環繞阿帕拉契亞山脈的這些以採煤維生的小鎮似乎已經成為了攔路虎。


然而從去年開始,Rusty 對於大富豪 Bloomberg 的不滿上升為了敵意。Rusty 每週六早上要花三個小時看新聞節目。正當他聚精會神了解時事之時,突然看到了 Bloomberg 發表了一則略帶嘲諷的言論:

「你不能指望教會一個挖煤工人寫 code。」

在電視新聞中,這個紐約的商業大亨宣稱自己對於礦工們的生活因失業而崩潰感到「萬分同情」,於此同時他還表示礦工們不太可能經過專業培訓而進入到時下美國最為熱門的工程師行業中。

「馬克• 扎克伯格說你正在教礦工們寫 code,因此他們之後的生活會逐步好起來,」Bloomberg 在新聞中對此不屑一顧,「我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你才好,不過這是無法實現的事情。」

此時,這個話題已經不再僅僅是是否要繼續開採煤炭那麼簡單了。如果只是對於燃煤使用的爭論,Justice 覺得別人同意或者反對都有其道理。但是現在布隆伯格這種態度是一種不加掩飾的傲慢。

「在 Bloomberg 的話中包含了對煤炭工人的各種刻板印象,意思是挖煤工人就是不聰明,高級一些的事情就沒法做,特別可憐,」Justice 對此憤憤不平,「這就好比在公牛面前揮動紅旗,是赤裸裸的挑釁。」

Rusty Justice 認為自己對於礦工們的了解可比電視上這個紐約的可笑大富豪多得多。他想要用實踐去證明 Bloomberg 說錯話了。

  • 失業的礦工該往哪裡去?

採煤業之於東部肯塔基就好比科技業對應矽谷,採煤業在當地提供的就業職缺最多、薪水最高,該行業是促進當地其他行業發展的槓桿。每一個採煤業就業職位,可以創造出另外三個半的其他行業工作機會,這就意味著如果採煤業停滯不前,整個地區經濟都會受到影響。與煤炭業相關的就業職位種類繁多,包括了機械製造商、機械工程師,火車調度員、煤礦安保人員、當地酒吧的調酒師以及家庭經營雜貨店裡的收銀員。在派克維爾鎮上,唯一一家與煤炭業沒有什麼關係的大型企業就是為家樂氏公司生產藍莓果塔餅乾的加工廠。

Justice 從來沒有想到採煤業的衰敗會來得這麼突然,狀況會如此糟糕,然而事情還在進一步惡化。美國環保署的空氣清潔條例要求發電廠都轉而使用天然氣,對於露天開採煤礦將採取更加嚴厲的監管,這使得一系列城市、大學以及國家養老金計劃都開始將自己與煤炭業剝離。

Justice 認為 Uber 對於傳統出租車行業的衝擊類似於煤炭業在這種環保大潮中所受到的衝擊。考慮到一些煤炭公司在過去 5 年中的股價已經蒸發了 95%,因此煤炭業比傳統出租業所遭受的打擊更勝一籌。

左圖:該地區最後一家還在運營的煤礦企業中的更衣室;右圖:藤蔓植物已經覆蓋了這間廢棄了 20 多年的煤炭調度中心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作為中產階級的肯塔基地區挖煤礦工一年可以掙到 6-8 萬美元,他們靠工資付房貸,買了自己的釣魚船與卡車,還供著好幾個打扮一新的孩子去參加籃球訓練。如今這些礦工擠滿了上千家失業救助辦公室,登記下自己的名字希望能夠得到幫助。

美國聯邦政府在過去 2 年中對煤炭產業集中的地區投入了將近 2300 萬美元,希望能夠促進過去單一的採煤經濟向多元化發展,並且用這筆錢重新培訓礦工讓他們能夠從事諸如寬帶安裝這樣的工作。但是直到該地區重新出現一批高薪的崗位,大多數前礦工仍然會在失業中掙扎,勉強依靠低薪工作維生,不得不搬家離開,或是留在原地惶惶不可終日。

無論未來還會發生什麼,之前的老一套工作模式是不管用了。

  • 礦工有可能變為工程師嗎?

在 Rusty 與 Lynn 參觀列剋星敦科技孵化器 Awesome 公司的時候,他們的心中產生了要將派克維爾鎮上失業的礦工變為工程師的想法。

Awesome 孵化器看上去充滿了矽谷創業公司的風格,在裡面有乒乓球桌與 coding 相關書籍,眾多創業者們在租來的辦公桌上埋頭打字。Rusty 與 Lynn 沉浸在這一充滿了科技感的氛圍當中。他們與一幫來自肯塔基的創業者一同來到了一間帶有玻璃幕牆的會議室,與 29 歲的孵化器聯合創始人 Nick Such 進行了一番詳談。

Such 告訴他們,在如今的就業市場中,工程師是最為搶手的工種。列剋星敦的科技企業根本招不到夠用的工程師。

「當一個工程師難道不需要擁有電腦相關學位嗎?」Justice 提出了疑問。

「不需要,」Such 十分肯定地回答,「寫 code 好比焊接零件,這是一種技術,培訓工程師就是一門生意。」

Such 表示其實他們已經在常年開班教青少年與大學畢業生學習 coding。那麼到底一個經過培訓順利找到工作的工程師能掙多少錢呢?據 Such 介紹,在肯塔基一個初級的工程師一年就可以掙到 6-8 萬美元。

聽到這 Justice 的耳朵豎了起來,這不就是礦工曾經能夠拿到的足以養家糊口的工資水平嘛。

在滿足了好奇心之後,Justice 與 Parrish 驅車打道回府。車窗外肯塔基中部廣袤的草原上點綴著一匹匹牧馬,褪色的淡紅色橡樹長滿了阿帕拉契山脈,兩人開始像來時一樣不停聊天。過去的 2 年中為了解決失業礦工的再就業問題,他們二人已經從多個行業裡試圖尋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案,考慮的對象包括風力發電廠、漁場和牧場。

那麼,教會礦工們寫代碼讓他們成為工程師再就業,這能行得通嗎?

想要得出答案需要一番良久的考慮。這兩人除了使用 iPhone 手機和在 iPad 上追踪自己卡車車隊的行踪之外,對於如何做軟體基本上一無所知。雖然科技使用場景已經逐漸滲透了美國中部城市,比如博爾德、奧斯汀以及印第安納瓊斯,但是在真正的中部鄉村地區科技發展依然滯後。白宮在肯塔基州的鄉村地區試行了 TechHire 項目,培訓人們從事科技業相關工作。肯塔基州已經花費了大筆聯邦基金將失業的礦工培訓為在家工作的客服,還為當地的孩子們舉辦了寫程式夏令營。然而,從來沒有人想過要把成年礦工培訓為工程師。

  • 但是為什麼不去試試呢?

這兩人想起了在孵化器的時候 Such 說起 coding 就是一門手藝,培訓工程師就像做生意,而他們之前的幾十年不就一直在做生意嘛,這有何難。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外界對於阿巴拉契亞山區總是存在很多誤解,人們的腦海裡有著自己幻想出來的山區景象:毒品氾濫、道德淪喪、濫用違禁藥品、空吃福利,這些都是被記者們添油加醋地報導出來。在關於阿帕拉契亞山區的影片裡總是能見到沒牙的莽漢,院牆邊上停著裝有獵槍的拖車,院子裡堆滿了尿不濕與啤酒罐,劇中人說著帶有落後地區口音的奇怪方言,影片只能配上字幕以便理解劇情,這類影片還會配上一個聽著就瘆的慌的名字——《美國的另一面:大山里的孩子》。外界總會為該地區強加上一些並不存在的刻板印象,如果人們總是堅持誇大你的​​缺點,你也會感到憤憤不平。

外界對於在山區工作的人們也有著偏見,礦工形象的典型刻畫就是一個滿腹牢騷的莽漢,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布隆伯格就是這麼看待礦工的)。他們並非穿著連帽衫的史丹佛畢業生,也不是穿著高領衫的輟學創業先鋒。

三名正在 coding 的礦工工程師

在 Rusty 看來,從挖煤到 coding 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一種奇特的聯繫。煤炭就好比是支撐了 200 年工業革命的後端程式,正是由於使用了煤炭所做的燃料,才煉出了福特汽車、火車鐵軌以及航天飛機都需要的鋼鐵,大部分的電力照明也依靠煤炭供能。

矽谷向人們展示出了數位經濟的可能性,本地創造並不一定就意味著本地消費。身處修一條新路要炸掉半座山的偏遠山區也可以參與到數位經濟當中,抱有不同政治立場、口音和習慣的開發者們也能為用戶創造價值。更別提礦工其實本身就是技術工種,他們中包括了大批機器操作人員、製圖員以及工程師。

Lynn 與 Rusty 甚至已經想到了絕佳的辦公地點:他們在今年春天時買下的一間空置的可口可樂灌裝廠。這個地方離 Justice 家只隔了兩條街,更重要的是,在這間工廠可以接上全派克維爾速度最快的寬頻網絡。

棄之不用的可口可樂灌裝廠成為了 BitSource 的辦公地點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中,他們敲定了一系列細節。首先要為這項目起個名字(他們選擇了 BitSource,因為工程師從字節中挖掘的價值就好似礦工挖出無菸煤),然後還要製定出一個盈利計劃(Justice 與 Parrish 可不想要做慈善,他們想要經營一門真正的生意)。

他們決定用 22 週的培訓時間教會礦工們寫 code。參加培訓的學員每小時會獲得 15 美元,這筆錢將由地區經濟發展署拿出聯邦基金來支付。參加培訓課程當然賺得少一些,不過這機會要比在麥當勞當一個運貨司機要好得多。在經過 22 周培訓之後,Justice 與 Parrish 將從聯邦政府那裡獲得報酬,並且建立起一支能夠接下真正賺錢的開發項目的 coding 隊伍。

參加培訓的礦工們必須學會寫 code,否則就會被開除出該項目,如果學員參加了培訓也無法學會寫程式,這門生意也就沒得做了。反之,如果事情進展順利,他們將開始從中賺錢,而那些完成了培訓的礦工們也將在阿帕拉契亞獲得第一份 coding 的工作。

當 BitSource 開始為這個培訓項目打廣告的時候,Justice 想著能有 50 個人來申請就不錯了。然而在結束招募時,他們收到了 900 份申請。

  • 形形色色的申請者們

在 Jim Ratliff 失業三個月的那一天,他走進了 BitSource 的大門。這個地方看上去就​​像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樓梯上印著巨大的 Logo,破舊的裝煤袋子和挖煤工具裝飾著大廳,一排桌子上安放著戴爾顯示器,牆上印著從阿巴拉契亞走出的名人頭像。

「我當時感覺嚇了一跳。」

今年 38 歲的 Ratliff 是家中第四代礦工,他長得人高馬大,打扮十分樸實,棕色大鬍子已經開始髮灰了。此前他每天清晨 3:30 就出門去煤礦工作,堅信「煤礦永遠敞開胸懷,只要你努力挖掘就有收穫」,因此在過去的 14 年中他每天都要工作 10-12 個小時。

Ratliff 並不孤單,因為同時參加程式培訓的還有 10 個新手,他們迅速地自我介紹了一番。其中一個人是受過大學教育的機械師,他能夠修好每天不停運轉將煤炭運出礦山的傳輸帶。另一個人是身強體壯的前陸軍下士,他在煤礦的工作是下井檢查安全隱患。這些人中還有一個不算礦工的「礦工」,這個 50 多歲的男人之前專門向煤炭公司出售設備,因為失業就去當了一名浸信會牧師。其中還有一位礦山項目經理,在幾個小時的與大家的相處後已經混得很熟絡,當晚就帶著自己的 Xbox 去新朋友家玩《使命召喚》了。在這些想成為工程師的學員當中,唯一一位與煤炭業不相關的就是一名曾經專門報導犯罪事件的記者。在這一群人中僅有一名女性,她是來自墨西哥的煤礦工程師,已經失業兩年了。

其中大部分人是因為聽到了廣播廣告才知曉了這一培訓項目。「你是否已經在煤炭行業失去了工作?如果你是一個有邏輯且願意為了工作而學習新知的人,我們將給你提供一個轉行的機會。BitSource 將為東部肯塔基地區帶來一場電腦程式革命。」

想要篩選出最終的候選人名單並非易事。BitSource 首先從 900 名申請者中挑選了 60 個人,然後讓他們參加了筆試,目的是要確定申請者是否有邏輯性,能否像技術人員那樣思考,以及他們能否一天 8 個小時坐在電腦前寫 code。

Ratliff 就是其中一個幸運兒。對他來說數學很簡單,他曾經在 90 年代末期拿著學業獎學金讀大學,但是在當妻子懷孕之後,他就輟學去工作了。「過去已經成為歷史,你必須承擔起家庭責任,你是想在麥當勞打工,還是一年掙上 6、7 萬美元呢?」

在評估時 Ratliff 還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你願意修理髮動機還是做一個當眾演講展示?Ratliff 明白雇主可能更想要聽到何種答案,但是他決定誠實面對,選擇了修理髮動機這一選項。如果沒被這次的工程師培訓項目選上,他也有後備計劃,那就是去懷俄明州的煤礦進行露天開採工作,但是這會讓他錯失與三個孩子上大學之前最後的相處時光,簡直太令人難受了。「我已經錯過了很多孩子們的成長時間,但是我更想要確保自己能夠有持續的收入來源。」在筆試之後 Ratliff 得到了面試的機會,然後,接到了來自 BitSource 的錄取郵件。

「這簡直就像中了樂透大獎一樣。」

  • 走在成為工程師的大道上


在早間 9 點的晨會中,這一幫未來的礦工工程師用著自己才知道的暗語溝通著項目的進程。

「報告老大,我昨天絕對沒有使用 C#。」說話的人是 Michael Harrison,他愛開玩笑,留著狂野的大鬍子,一副難以被複製的山區潮人打扮。

「你可一點也不會說謊。」Jusitng Hall 就是學員們口中的「老大」,由他帶領這支 coding 小分隊,同時還兼任 Bitsource 的經理。

「報告老大,我做出了一個 pattern lab 的小樣,」Garland Couch 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那個 Xbox 愛好者,「我絕對沒有在 Unity 中打造酷炫的喪屍場景並創建第一人稱角色。」

輪到 Jim Ratliff 站起來發言了。

「報告老大,我調整了標頭,終於找出到底哪裡出錯了。」

Hall 為此豎起了兩根大拇指。

「我深入地挖掘了一番,已經找出了解決方法。」

Hall 對於項目更新狀況很滿意,他不會在意學員們是用開玩笑的態度還是嚴陣以待。知道他們學會了如何調整標頭固然很重要,學員們需要學會流利的使用 C#,但是與他們在閒暇時間一起玩遊戲,讓他們理解自己言語中提到的 emoji 表情「笑哭」,同樣很重要,這樣學員們就能夠迅速代入到一個工程師的身份認同中。這些暗語與默契形成了一種妙不可言的工程師文化,善於且樂於接受這一套的礦工們將會成為工程師大家庭的一員。

Hall 在 BitSource 教授了一門開源課程,在第一個星期的課程結束時,所有的 10 個學員一起做出了一個 HTML 頁面,致敬搖滾樂手 Stevie Ray Vaughan 以及肯塔基大學籃球隊。幾個星期過去之後,他們為頁面添加了更多的語言:CSS、JavaScript、jQuery 以及 PHP,再後來就是 Bootstrap 與 Drupal,然後還出現了 Less、Unix 與 Git。他們使用的大部分的程式指令都來自於 Lynda.com 上的教學影片。每隔一天他們就會聚在一起討論《工程師修煉之道》(Pragmatic Programmer)一書中的文章,而且學員們紛紛開始在亞馬遜上訂購更多的相關書籍,以便於晚上回家後繼續溫習。

起初 Ratliff 並不太能跟上團隊的節奏。在一次晨會上他還是像往常一樣說得不多,但是在回顧露天煤礦工作的經歷時,他提到了自己曾經不得不站在齊胸深的厚達 4 英尺污泥裡面吃午餐。「他告訴我們站在污泥裡確實是很不舒服的,但是並沒有感覺太糟糕,」Hall 回想起了當時的對話,「所以你根本不用教他們如何激勵自己學習,他們本身就充滿動力。 」

除了教這些礦工們寫 code,Hall 表示他還必須教會這這些人具有越挫越勇的態度。程式工作中的「迅速試錯,抓緊迭代」並不適用於煤礦工作,在露天煤礦中只要你做錯了一個動作,就有可能意味著煤山會塌下來把你埋一個底朝天。「我可沒有說大話,」Garland 想起自己第一次把 code 添加到團隊正在建設的網頁中那段經歷還是心有戚戚焉,「我呆坐在電腦前長達 15 分鐘,才有勇氣按下提交的按鈕。」


不過即便大家正在學習新技能,這些前礦工們也從來不會公開批評自己曾經挖煤的老工作,至少他們沒有在 Hall 或者其他礦工面前抱怨,畢竟這份工作在過去的很多年裡面讓他們得以養家糊口。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們是一幫沉湎於懷舊的人。

「我一點也不懷念過去在煤礦的工作,」前煤礦機械師 Harrison 一邊與我聊天一邊向我展示了一段他之前在地下煤礦工作的 Youtube 影片,「我並不喜歡這一份工作,我只是喜歡那些跟我一起共事的人。」

今年夏天 Ratliff 接到了之前將他解僱的工頭的電話,工頭在電話中告訴他哈倫縣有一家新的礦山正在招人。那時候 Ratliff 已經完成了培訓項目的學習,開始與團隊一起打造首個專業網站。針對初級工程師,BitSource 給出的工資是每小時 18 美元,不過這一薪水還是無法和在煤礦工作相比。但是在煤礦工作誰也不知道兩個月後會發生什麼,甚至 2 個星期之後就有可能再次失業。Ratliff 不是一個半途而廢的人。「我認為我們能夠勝任工程師的工作,我不想要輕易地放棄這一次機會去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我想要成為這個團隊的一份子。」

Ratliff 第二天就打電話回絕了工頭的一番好意。

「我準備就待在這裡寫 code 了。」

工頭表示理解,然後他問 Ratliff 是否 BitSource 還在繼續招收學員。「工頭希望我能幫他留意這邊的工程師培訓項目,因為也許他有一天也會失業,需要學習 coding 來再就業。」

  • 成為工程師並不是最終一步

在周五大家會一起聚餐,除了工作時抽抽煙吹吹牛的小憩之外,這是他們為數不多的社交活動。這個星期他們選擇了 El Azul Grande 這一家墨西哥餐廳。團隊成員圍坐在一張長桌上,邊聽 Hall 說話邊埋頭吃著盤中墨西哥玉米餅。團隊成員紛紛分享了自己的過去的經歷,Ratliff 也分享了他兒子高中足球隊前一天晚上取得的勝利。當他還在煤礦工作時,兒子一場球賽他能夠趕著看到半場就已經很幸運了,但是在今年秋天到 BitSource 工作之後,他沒有錯過兒子的任何一場比賽。

當他們聚餐完回到辦公室時,Rusty Jusitce 正在大發脾氣。他每週要發好幾次脾氣,通常是因為思路受阻或者是想要知道這些工程師何時才能勝任工作。當他看不到工作的進展或者看不見成員們的進步時就會惱羞成怒。

coder

Rusty 想要讓編碼團隊成員對於自己的新創意興奮起來:打造一款噴播植草 App。噴播植草的意思就是在露天礦山被完全開采之後,重新恢復地面上的植被。他們將別處的土壤運到露天煤礦,並且通過在這些土壤上種植草皮來固定土壤,讓其重新恢復成之前山林的模樣。估算要播多少種以及播種哪一類植物是非常耗錢的糟心事。如果位於舊金山 20 出頭的年輕人們可以做出一個 App 指引人們去哪裡吃晚餐與去哪里送洗衣服,那麼阿帕拉契亞山區這些工程師照樣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我是一個藍領,」Justice 有著清晰的自我認知,「這些人是藍領工程師,立足當地就是我們今後要做的事情,我們必須要認清自身現實。」

整個團隊成員們聽明白了 Justice 想做什麼,然後就開始討論如何才能打造出這麼一款 App。Rusty 坐下來查看了一下 Twitter,他接下來說的話吸引了每個人的注意力。「我剛剛看到了新聞,在阿帕拉契亞地區又有多家礦山被關閉,裁員數百人,煤炭公司不得不申請破產。」

房間裡的熱絡氣氛瞬間冷了下來,有人發出了無奈的感嘆。

Ratliff 直盯盯地看著前方,他覺得 Justice 說的沒錯,這房間裡的人能被選中參加程式培訓已經相當於中了樂透,但是 BitSource 必須要能夠賺錢才行,他們可不能再次回家待業。

Justice 為了振奮人心,開始給在座的成員們灌輸心靈雞湯。「我爸爸曾經養了一頭騾子,它來來回回只知道沿著一個方向悶頭前進,在走到盡頭時必須有人幫牠轉向換到另一行。我們可千萬不能像這頭老騾子一樣。我們要自己學會轉身去尋找新的方向,我們必須要修復漏洞,順利上線。我認為大家已經能夠熟練地寫 code 了,但是我們沒有效率。只要只要一回到家就感到疲勞且頭昏腦漲,這是一定會有的,但是我們必須要爭分奪秒地工作。」

在 Rusty Justice 慷慨激昂地進行了總結陳詞,礦工工程師們回到自己的電腦前,Michael 宣布了自己的周末計劃,但是卻沒人響應。「看來我也最好還是回去多學習一下 C# 吧。」

  • 阿巴拉契亞終將去向何方?


BitSource 作為阿帕拉契亞地區最新的創業公司,其運作模式還相當脆弱。他們從近千名申請者中僅僅找出了 10 人,到現在還沒有收回成本,更別提盈利了。僅憑著一股樂觀主義的精神,也不能讓東部肯塔基地區因為煤礦業衰落而遭受的傷害變得小一些。

在一個陰雨濛蒙的周六早晨,Justice 提出開車帶我去四處轉轉。我們驅車離開派克維爾小鎮,山邊鋪著的碎石路將我們帶到了一座 1920 年風格的複式小樓面前,這裡原本是一家叫做 Stone 的煤炭公司的營地。Justice 為我指出了一棟廢棄良久的紅磚建築,當時煤炭公司的經理們都住在這裡。

在雨中這些老舊的建築看上去如此荒涼,如同一個個前工業時代遺留下來的幽靈。但是讓 Justice 真正感到心痛的並不是這些早已死去的建築,而是那些剛死不久的軀體:在每一個彎路口都能看見一座新近廢棄的礦井,巨大的傳送帶如今已經寂靜無聲。

「這景象太令人心碎了,這裡曾經充滿了生機與能量,只要你來到這兒,就會有工作可以做。這裡原本如同一個巨大的體育場,人們湧入其中並且創造出了熱火朝天的氣氛,如今這個體育場空了,在風中搖搖欲墜。誰還記得這裡曾經上演過多麼偉大的比賽呢?」

在阿帕拉契亞所做的工程師培訓是一門全新的生意,它是如此的脆弱。Parrish 甚至擔心美國勞工部部長托馬斯• 佩雷斯(Thomas Perez)前來與礦工工程師們握手也會帶來難以確定的影響,也擔心記者前來報導這一批礦工工程師的故事會有何種反響。「我們只是不希望這些外界的虛名造成一種假象,好像我們已經能夠開發出所有的技能。」

Jusitce 就沒有像自己的老搭檔一樣小心翼翼,他只是認為團隊還需要繼續挖掘、繼續耕耘、繼續播種。其實礦工工程師們已經做的不錯,他們建立了網站,完成了客戶簽下的合同。「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就是自信的魔力。」

如今他們已經遇到了創業公司將會面臨的典型問題:如何擴大規模?

BitSource 打算在新年伊始時僱用一名更高階的工程師。Parrish 與 Hall 想要將場地充分利用起來,打造一個服務創業者的孵化器,一個工匠聚集的創作空間,如果有朝一日他們真的打出了一手好牌,或許能夠引領匹克威爾走向科技發展之路。這就能夠讓那個曾經看不上礦工的 Bloomberg 市長自己打自己的臉了。

「一旦我們在 BitSource 裡冒出了什麼新點子,就會招呼大家過來暢想一番如何去實現。」Justice 對此頗為滿意。實際上他們已經幫助礦工走出了職業重生的第一步,在之後將會有更多的項目加入其中。就像任何一個創業公司那樣,他們也製作了自己的 T 恤衫,上面印著大大的 # 阿帕拉契亞。

文章來源:Medium,由 TECH2IPO / 創見陳錚編譯,首發於創見科技(http://tech2ipo.com/),轉載請註明出處

  • 延伸閱讀

2016 職缺趨勢:不管是傳產還是銀行,最需要的就是工程師!
銀行 3.0》以科技為核心策略:高盛三分之一員工是工程師
美國監獄傳科技福音:23 名重刑犯,明年將成矽谷 Coder
擺脫代工枷鎖,台廠轉型聯合義大利超跑基因要做出台版 Tesla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Tech2ipo》;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8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