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軟體工程師時常是新創團隊的 CEO,因為在創業初期時,他們最能發現痛點、解決問題。不過,要從一名優秀的工程師,踏上 CEO 之路,這 3 種心態需要先改變。(責任編輯:藍立晴)
作者:吳岱蓉(AppWorks 分析師)
在 AppWorks Accelerator 生態系中,累計的校友總共有 351 支活躍新創團隊、1,044 位創業者。這些團隊中,大約 50% 的 CEO 是由具備軟體工程師背景的創辦人所擔任。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軟體工程師創辦人」?根據我們的實務觀察,主要原因之一,是這最符合創業初期的經濟與時間效益。例如,還在擔任軟體工程師時,經常會發現一些市面上尚未有完整解決方案的問題,或是還未被滿足的痛點,索性就自己動手寫程式、解決問題。
若解決的問題,有足夠的市場潛力,很多人在此時會毅然踏上創業之路,認為只要把好的產品與服務做出來,就自然會有人使用,不僅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更有機會因此創業成功。
然而,事情當然沒有想像中簡單,我採訪了 AppWorks 校友中一些從「工程師」成為「CEO」的創業者,他們以自身的經驗分享,希望對於同樣擁有軟體工程師背景的創業者有所幫助:
1. 忍受產品的不完美,先開發客人再說
擁有軟體工程師背景的創業者,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希望等到開發出心中功能齊全的完美產品再上線。但我通常會建議新創團隊,快速做出一個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產品),如果經過客戶的回饋,真的有缺乏一些重要的功能,那時候再來調整也不遲。
花多久做出 MVP 才算快速?AppWorks Accelerator 第四屆 (AW#4) 校友、專門協助企業進行 email 與電子報行銷的 NewsLeopard 電子豹 創辦人 Louis 張國基認為,最多不要超過兩個月的時間,最好能在一個月內完成,只需要完成約 70% 即可,這才能叫做 MVP。就算是複雜的技術,也可以透過簡單的模擬頁面來測試市場需求。
以電子豹為例,剛創立時,Louis 為了知道市面上對於電子報的需求,是不是真的如他所想,他花了兩週的時間做出一份簡報。透過這份簡報,來對潛在客戶進行訪談,尤其他的目標客群是中小企業,AppWorks Accelerator 校友中的企業,絕大多數正屬於這個客群,透過大量的訪談、不同的優化簡報,電子豹的雛形就出來了。接下來,Louis 並不是馬上急著打造產品,而是先透過現有的電子報系統做發送測試,來看成效是不是如自己所想的一樣、是不是符合客戶的需求。
在創業前,創業者通常會觀察市場與產業前景,進而提出假設,以此來制定完美的產品策略、商業模式。但創業的真實狀況,其實產品永遠沒有完美的一天,而且絕大多數,創辦人假設的完美產品,並非真的符合市場所需,必須透過多次的測試、驗證、收集市場回饋、修正產品。所以,快速做出 MVP 來收集市場回饋,是十分重要的任務。
對創辦人來說,MVP 的最後一步,則是找到第一個願意付費的客戶,並且要讓這位客戶願意花第二次錢使用產品,這才算真正解決他的問題。當客戶願意付錢,往往就願意提供使用經驗與建議,這時,新創團隊自然就有繼續優化產品與服務的方向。
對工程師而言,程式碼 1 就是 1,0 就是 0,輸入正確的指令,就會出現想要的答案,但「製作產品」和「寫程式碼」卻完全不同。產品是新創團隊和客戶溝通的橋樑,也是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一種闡述方式。產品是就算不完美、有人願意花錢使用就是好產品。切記,最重要的一個準則:永遠要真正去聆聽對方的聲音,並換位思考。
Airbnb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Brian Chesky 曾經 說過 :「你應該讓 100 個人死心塌地瘋狂愛上你,而不是讓 100 萬人好像有點喜歡你。」(It’s better to have 100 people love you than a million people that sort of like you.)只要解決這群死心踏地用戶的問題,就算產品不是最完美、創業也已經跨出成功的一大步了。
2. 將程式放手給夥伴負責,專注在更長遠的策略性思考
身為創業者,與工程師最大的不同,就是永遠有比寫程式更重要的事。AW#8 校友、提供房地資訊的 Foundi 房地 創辦人 Andy 鄭依桓就分享,剛開始創業時,若開會一整天沒有寫程式,就讓他覺得自己今天沒有生產力,所以就算下班回家,也會想辦法再多寫幾個小時的程式。
但創業幾年後,他開始明白,身為公司 CEO,必須聚焦在那些只有 CEO 能做,而無法假手他人的重要工作。所以他現在很少在寫程式,把絕大多數的時間,花在思考公司的未來策略與方向、和利害關係人及團隊成員溝通,將目光放在未來的道路,而不再是眼前的程式。
厲害的軟體工程師成為 CEO 後,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無法不寫程式、也無法忍受寫得不好的程式。尤其是創業初期,難以用高薪找人才,通常會採用實務經驗比較少、但是有潛力的年輕人。
當然,因為他們經驗少,必須花一定的時間來教導他們。有時候心一急,為了想趕快上線,就會乾脆自己跳下去寫程式,覺得這樣省時又省力。然而長遠來看,隨著公司規模成長,不可能永遠都是由創辦人來寫程式。
3. 除了 Google 大神,創業路上還需找到兩種人才能走更遠
踏上創業這條路,會遇到許多過去從沒想到的問題與挑戰,即使 Google 也沒有答案。AW#1 校友、跨平台網路廣告技術新創 Tagtoo 塔圖科技 創辦人 Teddy 楊長峰認為,創業的路上要找到兩種人:一種是 Mentor(導師),另一種是 Peer(同儕)。
Mentor 走過你正在走的創業歷程。所以可以事前提醒未來可能遇到的困難,並建議可以選擇的解決方法。每位創業者,可以擁有很多種類型的 Mentor,有的是同產業可以提供專業的知識建議,有的是可以在心靈上提供支持,Mentor 未必要是投資人,沒有利害關係,有時候反而能給予更客觀與全面的建議。
Peer 最好跟你創業的「年資」差不多久。若資淺太多,難以理解你現在的處境;資深太多,可能已經忘記當時的心情;差不多久的創業年資,你遇到的問題,他可能也正在經歷,可以分享最「新鮮」的經驗談。
像是在 AppWorks 校友中,Teddy 就有一群創業資歷差不多的好朋友,大家每週都會固定聚會,一起吐苦水、一起分享好消息,適度的良性競爭,也是讓創業者可以在跌倒後,拍拍身上的灰塵站起來,繼續往前邁進的一大動力。
過往擔任工程師時,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和電腦溝通,只要指令正確,電腦就會提供想要的答案,也因此在寫程式的過程中,工程師習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先自己想辦法 Google 找答案,所以有時候不擅長尋求協助。
但在創業時碰到問題,遠比寫程式更為複雜,這時候,找到可以理解、交流的人就很重要,不管是 Mentor 或 Peer,都能陪伴創業者,在創業這條路走得更遠。
從「工作者」變身為「創業者」,其實是持續自我成長的過程。身為創辦人,任務不再只是專注在完成執行面的工作、把眼前的程式改得更有效率,而是要透過不停地犯錯、思考以及與前輩請教,一步一步的帶領團隊走向更遠的未來。希望以上 3 個改變心態的建議,能幫助更多優秀的軟體工程師,順利成為傑出的創業 CEO。
作者簡介:
負責 Accelerator 與投資。加入 AppWorks 前,任職於富邦產險電子商務部,負責線上投保平台的專案管理及 Email 行銷,喜愛探究數字背後的意義。曾前往芬蘭交換學生半年,期間走遍半個歐洲,喜歡寂靜的自然風景勝過繁華的現代都市。畢業於台大財金系,擔任系女排隊長,熱愛美食、排球、旅遊及挑戰新事物。
(本文訊息由 AppWorks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pr@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Photo by Pixabay。)
更多 AppWorks 深度好文
台灣擁有發展 AI 強大能量與優勢!AppWorks 告訴你 AI 新創可以把握的 3 大機會
自學 Python、JavaScript 總是卡?破解學習程式語言 3 大「欠矯正」的心態
【創業十年心得全揭露】EZTABLE 創辦人:創業幫助我認識自己是誰,是整個人生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