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人臉辨識已經不新奇,現在,可以辨識鋪滿毛的熊臉了
埃德(Ed Miller)和瑪麗(Mary Nguyen)這對夫妻原是美國矽谷的 AI 軟體工程師,幾年前在網路上看到阿拉斯加棕熊的影片並喜歡上這種毛茸茸的可愛巨大的生物。而恰巧的是,阿拉斯加的卡特邁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Katmai National Park)就正在尋找能夠用 AI 來協助動物保育的技術人員。
以狗狗臉部辨識系統為基礎,訓練出 BearID AI 辨識系統
埃德和瑪麗在一個致力於媒合工程師與保育的網站上(wildlabs )找到了兩位想運用臉部辨識來幫助棕熊研究工作的棕熊保育學者: Clapham 博士及 Chris 保育員,並開始了密切的合作,這對夫妻一起用業餘的時間幫助這項研究技術的開發。
他們以一份已經能判別出狗狗臉部的辨識技術為基礎,儘管這項技術最開始的功能僅僅只是能夠自動畫面中的狗 KEY 上眼鏡和八字鬍,但是以這項技術為底層邏輯,來訓練辨識棕熊的 AI 模型卻十分有效。
他們開發出的 AI 模型學習了超過 4500 張棕熊臉部辨識照片,如今這套 AI 模型已經可以自動判別攝影機目前拍到的是哪一隻棕熊,像是 Lucky, Toffee, Flora 和 Steve,準確率也已經高達 84%。
科技與保育結合,為共同熱愛的棕熊努力
經過幾年的開發,埃德和瑪麗最近在 生態與演化 雜誌上公布了這份研究成果,並將這套熊臉辨識系統取名為「BearID」。目前這套系統能為保育工作者們監控世界各地熊隻的健康與族群狀況,未來更有機會可以拓展到其他生物領域上面。
「棕熊的個體辨識難度相對比較高,因為他們身上不像人類身上有痣、指紋等標誌,也不像斑馬、長頸鹿等動物一樣身上有獨特斑紋」Clapham 博士表示。但這套名為 BearID 的系統在訓練過程中能夠自動提取並找到熊臉的相關性,這是人類腦袋做不到的事。
BearID 系統的 AI 資料訓練仍然在精進中,Clapham 博士希望未來可以再拓展到其他的品種例如:懶熊、馬來熊以及亞洲黑熊等,甚至是「狼」等其他物種。
這項技術最終理想的應用,是希望未來系統能夠直接告訴民眾他們所見的生物,除了物種名稱,還包含了性別、年齡等其他資訊。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 The New York Times 、 Ecology and Evolution。首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