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工程師 – TechOrange
Viewing all 58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寫程式不順?盤點工程師常有的 10 個壞習慣

$
0
0

工程師

在職涯發展歷程中,軟體工程師或多或少會養成一些「壞習慣」,因而影響寫程式的效率,更嚴重者,職涯發展也會受限。網頁開發者,Traversy Media 的創辦人兼線上講師 Brad Traversy 分享 10 個開發者的 壞習慣 ,供開發者意識、反省,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與職涯發展。

Traversy Media 首頁 傳送門
Brad Traversy 的 GitHub 傳送門

1. 休息時間不足

在 996 的工作壓力下,這一點很多人都會犯。很多人會座位上坐一整天,只有上廁所、吃午餐才會走動,甚至是連午餐都不吃。但最好經常休息,例如每隔 1 小時就出來走走,活動筋骨,也讓大腦放鬆。休息過後,大腦會比較靈活,生產力隨之提升。

2. 拒絕尋求幫助

很多工程師有冒牌者症候群,常覺得自己在職位上不合格,因而不敢求助,怕同事、主管覺得自己差。也有一些工程師是因為驕傲而不求助。這些工程師遇到問題,常常自己 Google 資訊、讀書或看教學影片,但尋求幫助也是一種資源,而且還可以「對症下藥」,對方可以直接回答你的問題,效率更高。

當然,你還是可以自己找答案,只不過要給自己時間限制,若在期限內無法找到答案,就去問人吧!

3. 不再學習

資訊科技是快速變動的產業,不管是大學新鮮人還是工作 20 年的資深工程師,都必須保持學生的心態,持續學習產業與技術新知,跟上趨勢。如果不學習,很快就會落後。

另外,很多企業為了成本考量,並不會一直更新系統,因此時常會有過時的技術。但工程師仍必須追上新技術,並找機會向團隊展示,提出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公司可能就會採納你的意見,不但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也能提升你的話語權。

4. 骯髒的程式碼

要用一種視覺上乾淨、高效、安全的方式寫程式碼。若你是自學程式,要特別注意,因為很多課程的講師著重於核心概念,並不會提到執行方面的細節,你也不會學到最精簡的 coding 技巧。最好是自己做額外的研究,從實務中學習,並有意識地整理程式碼。

最基本的原則就是 DRY(Don’t repeat yourself.),也就是不要重複同樣的程式碼,而是建立函數來整合那塊功能。另外,你也能透過壓縮圖片,對 JavaScript 和 CSS 進行最小化,提升程式的性能。此外,不要做不必要的 API 調用,以盡可能減少請求的方式來建構應用程式。

5. 沒有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工程師是種壓力很大的職業,工作時常佔據大部分的生活,甚至連晚上、週末都還在工作。但人生不是只有寫程式,你還有其他的興趣,有朋友,也有伴侶、家庭要顧。無論如何,留點時間給朋友、男/女朋友、自己,為生活帶來平衡。

6. 糟糕的辦公室政治

每個工程師的想法不同,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重點就在於自己如何處理衝突,以及同事應對衝突的態度。自己的話,原則是不要大吼大叫,也不要當衝突的催化劑,而是理性分析解決方案的利弊,提供團隊參考。同事的話,如果是那種傲慢,不講道理,不承認自己錯誤的人,就儘量避開吧!

7. 不從錯誤中學習

寫程式犯錯很正常,重點是要從錯誤中學習。當你犯錯時,建議先了解導致錯誤的原因是什麼,思考該如何建立一套流程來避免錯誤,並且弄清楚,如果錯誤能及早發現,是否能避免後續的結果。

8. 過早放棄

挫折是工程師職涯發展的必經之路。有些專案真的很困難,可能修復了一些東西,就會讓另一些東西出問題。很多工程師會想,如果放棄這個專案,就可以省去麻煩,還可以做其他事情。問題是,如果放棄得太早,就會失去很多學習機會。

真有必要,放棄是可行的,但在那之前,一定要確保自己做過所有的嘗試,例如使用不同的技術,並向別人求助。如果仍舊失敗,完全看不到轉機,那才是放棄專案,繼續向其他地方發展的時候。

9. 做一個萬事通

有些工程師很傲慢,自以為什麼都懂,因此聽不進其他人的意見。但科技發展快速,若不積極學習,敞開心胸與他人交流,很快就會被淘汰,也不會有人願意合作。保持友善、開放的態度,對同事多一點尊重,職涯可以走得更遠。

10. 不接受建設性的批評

建設性批評是很好的學習資源,因為對方直接點出你程式的問題,並提出具體的建議與解決方案。然而被批評的感覺並不舒服,因為它有針對性。因此,工程師必須學會分辨,對方是在挖苦你,還是在幫助你,提出的是情緒性的抱怨,還是建設性的批評。

還有一點,看待建設性批評,不要把它看作是「對人」的批評,而是「對事」的批評。聽取建議,並優化技術與工作流程,對自己的職涯有莫大的幫助。

參考資料

Medium – Brad Traversy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朝九晚五已死!】上班模式「徹底改變」,矽谷工程師未來將面臨更多競爭者
【萬能工程師】完全沒醫學背景,MIT 資料科學家做出比研究機構更準的疫情預測模型!
番茄鐘不夠強!工程師研發「69 工作技術」,狂寫 8 小時程式也不覺得累



等不及蘋果發表,矽谷工程師自己做一支摺疊式 iPhone!

$
0
0

foldable-iphone

外界謠傳蘋果將推出摺疊式 iPhone,如果真是如此的話,蘋果將會與 Motorola、 Samsung 成為摺疊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競爭對手。YouTube 頻道 Strange Parts 的主持人 Scotty Allen 或許是等不及了,也可能是純粹有趣好玩,自己開發設計了一款摺疊 iPhone!

【蘋果發表會傳言整理】今年 MacBook Pro 有 HDMI、SD 讀卡器、iMac 有 5 種顏色!

等不及摺疊式 iPhone 發表,自己來做!

Allen 二月底在自己經營的 YouTube 頻道上發表影片,聲稱自己做了一款摺疊式的 AMOLE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iPhone 螢幕。

AMOLED 是一種顯示器技術,其中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是指薄膜顯示技術的具體類型: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而 AM(主動矩陣體或稱主動式矩陣體)則是指背後的像素定址技術。目前 AMOLED 技術主要用於智慧型手機,並繼續朝低功耗、低成本、大尺寸方向發展。

是真的能夠摺疊的 iPhone 嗎?

實際上,Allen 做的更像是一個 iOS 系統的摺疊螢幕,螢幕被接上真實 iPhone,且投影出來的畫面正是真實 iPhone 手機畫面。

聽起來,這更像 Allen 自己的自造實驗專案囉?

Allen 從電商平台 Aliexpress 上買了兩個可摺疊的螢幕,其中一個螢幕非常薄,約 0.3 毫米厚,大約是三張紙的厚度,而另一個螢幕則比較厚一些,摺疊度也比較小。

這兩個螢幕各自都有缺點,像是薄的螢幕如果彎度太大,容易斷掉,另外一個螢幕雖然比較堅固、具有更鮮艷的彩度,但就是比較難摺疊。

原來,是 iPhone 螢幕投影!

那這兩個都有缺點的螢幕最後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Allen 在兩個螢幕上各自插入 HDMI 的轉接板,而為了測試是否可行,他將轉接板插入 Raspberry Pi 4,透過 WiFi 從他真實的 iPhone 那端接收訊息。

結果出來了!正如 Allen 的出發點——觀察 iPhone 在摺疊式螢幕的外觀,他確實如願得知摺疊式 iPhone 會長怎樣 。

但為了做這個實驗,Allen 可是砸了重本。這兩個螢幕各自花了他將近 500 美元(一個螢幕就要台幣約 14,000 元),也或許不是未來摺疊螢幕的原型,不過 Allen 還是很開心自己做出了這個專案,從中他觀察到如何開發摺疊 iPhone 螢幕的原理。

矽谷軟體工程師變身 Maker

現實生活中,Allen 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熱愛創新、冒險、挑戰未來的人。

他曾在 Google 和一些矽谷知名的新創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也開創過自己的事業,但他現在大部分的時間是在世界各地冒險。

Allen 自稱是一名自造者(Maker)、冒險家,他喜歡拆開一個設備或工具,深入研究裡頭的技術,了解其中的構造和運作方式;他曾經騎著一台自行車穿過寮國與柬埔寨,自己做陸地遊艇來玩、在婆羅洲種植水下珊瑚。

Allen 的 YouTube 頻道自 2017 年創立以來,目前有 180 萬人訂閱,累積 1 億的瀏覽,內容大都是 Allen 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題目去做的技術研究與實驗,像是拆解相機、自己做一台  iPhone/Android 手機、深入 3D 列印工廠等。

你的自造魂是否也被燃起了?

Allen 的 YouTube 頻道>>> Strange Parts

參考資料

Interesting Engineering》、《Wikipedia》、《Strange Part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trange Parts 。)

你可能會有興趣


Airbnb 推出「工程師學徒」計畫,手把手教你職場實戰 coding 技術!

$
0
0
Airbnb Connect Engineering Apprenticeship 2021
Airbnb 推出工程師學徒計畫。圖片截至 Airbnb 官網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在學校學的東西,畢業之後可能無法滿足業界的需求;此外,許多文科出身的人,可能較缺乏工程相關知識,職涯發展因而受限。Airbnb 推出「工程師學徒」計畫,讓人參與相關專案,從中建立工程師的知識與能力。

Airbnb 推出 Connect 計畫,給非傳統技術背景的人機會

此計畫名為 Connect,負責人是 Beti Gathegi 與 Jacqui Watts。他們在《medium》上 分享 Connect 計畫的細節。文中表示,Connect 是為期六個月的計畫,為非傳統技術背景的人,提供一個通往 Airbnb 技術職位的道路。Airbnb 官網 寫道 ,非傳統技術背景的人是:

▌沒有資工相關的學位
▌coding 技能來自於線上課程、大學社區課程或程式營
▌沒有(或者是一年以內)軟體工程師的經驗
▌對科技抱有熱情,且/或有興趣探索軟體工程的職涯發展

Airbnb 相信,不論背景,每個人都有機會在技術領域取得成功,但現實存在的障礙,讓非傳統技術背景的人難以在專業的工程職位工作。因此,Airbnb 發起 Connect 計畫,給這些人才在工程職位發展的機會。

最終,Connect 是 Airbnb 履行使命的方式之一:創造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屬於任何地方的世界。

課程為期 6 個月,能接觸 Airbnb 實際專案

Airbnb 與灣區的組織合作,例如 TechSF、Kapor 中心的科技之路計劃(前身為 TechHire Oakland)、Code Tenderloin、dev/mission、The Hidden Genius Project 和 Hack Reactor 的 Telegraph Track。他們善於培養非傳統背景的人才。

在六個月的時間中,Airbnb 會在前期幫助學生,讓他們快速掌握 Airbnb 的工具與技術,也讓他們接觸大規模的程式碼。在軟體工程師的職涯中,駕馭一個擁有數百萬行程式碼的程式是挑戰性最高的部分之一。

培訓期間,雖然也有傳統的課堂,但 Airbnb 更強調專案實作。另外,學生會得到導師的協助。導師是 Airbnb 工程團隊的資深成員,會協助學生面對技術挑戰,也會分享工作相關的其他技能。

後期,學生會進入不同的工程團隊,做真實的專案,並由團隊成員提供協助。在不同的團隊中,學生接觸到的專案也不同,可能包含前端 UI 或後端 API。在這個階段,學生會與 Airbnb 的工程師合作,展示自己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通過六個月的課程,就有機會成為 Airbnb 的全職工程師,正式加入 Airbnb 團隊。

沒有理工背景,還是能透過課程與自學掌握工程技術

2021 年的 Airbnb Connect 計畫申請已於 3 月 8 日開放,有興趣者可參考:

Airbnb Connect Program 傳送門

在科技時代,許多職位需要寫程式的能力。雖然很多人沒有理工背景,但只要有心學習,還是能掌握 coding 能力與專案技術;而 Airbnb 推行 Connect 計畫,給這些人一個在工程職位發展的機會。

可能台灣企業提供較少類似的資源給工程菜鳥,但如果有心當工程師,還是能花錢上課,或是透過自學的方式,學習程式相關的技術:

文科生如何轉職工程師?首先,你可以用這堂數學課打基礎

想當數據分析師?你可以先去考這 6 個證書

給 Python 初學者的 11 道練習題,讓你由淺入深掌握 coding 技術!

沒有相關工作經驗,要如何取得數據分析師的 offer?

只要有心,每個人都有機會拿到工程職位的 offer!

參考資料

Medium》、《Airbnb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Airbnb 官網

延伸閱讀

寫程式不順?盤點工程師常有的 10 個壞習慣
不是 Java,也不是 Python!全球最多人用的程式語言其實是 Excel
番茄鐘不夠強!工程師研發「69 工作技術」,狂寫 8 小時程式也不覺得累


【流傳 100 年的工程師傳統】1907 年的死亡意外,催生加拿大的「工程師之戒」

$
0
0
engineer's ring
工程師之戒,上下各有 12 個平面。工程師寫字時,它會與紙張摩擦,提醒身為工程師的職業責任。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醫生的工作攸關人類健康,因此醫生就職前,都會經過「宣示醫生誓言」的儀式,表明自己要以病患的福祉為優先。而工程師的工作攸關人們的安全與社會運作的順暢,因此在加拿大,工程師畢業前,會經過「工程師之使命契約儀式」(The Ritual of the Calling of an Engineer),並取得「工程師之戒」(Engineer’s Ring),提醒自己對公眾的承諾與責任。

工程師之戒,起源於 1907 年的死亡意外

工程師之戒的傳統始於 1922 年,加拿大工程學類的學生畢業時,學校會舉行工程師之使命契約儀式,將工程師之戒給畢業的工程師。

而工程師之戒的由來,傳聞起源於 1907 年的 工程意外 。當年,魁北克一座興建中的橋樑因為工程師的設計疏失而倒塌,造成 75 名工人喪生,因此學校舉行工程師之戒的儀式,提醒工程師的職業操守,不要再犯致命的錯誤;而第一批工程師之戒,傳聞是由該座倒塌橋梁的鋼梁製成的。但《The Obligation: A History of the Order of the Engineer》一書指出,第一批戒指其實是由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戰老兵在多倫多的 Christie Street 軍醫院做的。

工程師之戒會與紙張摩擦,提醒工程師對社會的義務

工程師之戒上下有粗糙的 12 個平面,當工程師寫字或畫圖時,戒指會與紙張摩擦,提醒工程師對社會的義務、道德與責任,以及用專業技術服務大眾的承諾。而資深的工程師,戒指表面會因為多年來的摩擦而變得光滑。

雖然這不是必要的儀式,但加拿大的學校幾乎都會遵從。隨著工程師之戒在加拿大的普及,美國也跟進,但美國的工程師之戒是圓滑的,沒有粗糙的 12 個平面。

與醫生、警察等職業相比,感覺上工程師的工作與人們的健康、安全沒有直接關係,但我們居住的房屋,開的汽車,使用的電腦其實都是工程師設計的,醫院的維生設備也要靠工程師寫的程式運作,因此工程師對人類福祉有重大的貢獻。而加拿大透過工程師之戒的儀式,提醒每一位即將擔任工程師的畢業生,自己對大眾的責任與義務。

參考資料

THE CALLING OF AN ENGINEER》、《GineerSnow》、《Steemit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Airbnb 推出「工程師學徒」計畫,手把手教你職場實戰 coding 技術!
【工程師才懂的悲劇】就因為名字叫做 True,她被蘋果 iCloud 鎖定半年
寫程式不順?盤點工程師常有的 10 個壞習慣


今年最受工程師歡迎的程式語言是什麼?劇透:不是 Python

$
0
0

Javascript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科技日新月異,配合新時代需求的程式語言也不斷更迭,例如因為雲端與 AI 而大受歡迎的 Python。那麼在 2021 年,最受工程師歡迎的程式語言是什麼呢?(責任編輯:郭家宏)

現在哪款語言程式最受歡迎?RedMonk 定期公布最受歡迎程式的排名,在最新的 2021 年 1 月總排名中,JavaScript 依舊保持第一名,而 Python 跟 Java 跟隨其後,分別暫居二、三名。

RedMonk 公布 2021 年最受歡迎語言程式前 20 名(資料來源:RedMonk

RedMonk 的排名依據在 GitHub 與 Stack Overflow。GitHub 是軟體原始碼代管服務平台,能反應實際語言程式的使用情形,而 Stack Overflow 是程式設計相關的論壇,可透過觀察論壇的討論,結合兩者的資源綜合排名出程式語言的未來趨勢。

JavaScript 蟬聯第一,Python 第二

在 2021 年 1 月的報告中,JavaScrip 依然是熱門語言程式中的第一名,這代表 JavaScript 還是受到工程師的青睞。即便有那麼多新興語言的競爭,加上 JavaScript 為人詬病的碎片化缺點,但都還是受到相當的歡迎。RedMonk 分析,短期內沒有其他語言可以與其匹敵,近期的表現可能都還是會保持第一。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程式是微軟開發的 Typescript,這款基於 JavaScript 的語法,常常被認為是 JavaScript 的擴充版,在這次的排名比 2020 年中進步 1 名,來到第 8 名,而且近 8 個季度的排名在第 6 名,顯現出 Typescript 的受歡迎程度。

Rust 成立基金會,未來看好

而本季度上升 1 名、來到 19 名的 Rust 也被點名,這款語言原本由非營利組織 Mozilla 主導,已經被 Mozilla 組織廣泛使用。上個月宣布脫離 Mozilla 後,Rust 成立新的 Rust 基金會,自 Mozilla 接手所有商標與資產,而且 10 位董事會成員中,有一半來自亞馬遜 AWS、華為、Google、微軟和 Mozilla,也讓 Rust 的後勢看漲。

其他值得關注的程式,例如 Google 開發的語言程式 GO 排名下降一名,來到第 16 名,而 Andriod 的官方開發語言 Kotlin,排名上升 1 名,來到了第 18 名。

參考資料

RedMonk》、《ZDNet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qsels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裝上這個外掛,不用寫 code 就能用 Python 做數據分析!
給 Python 初學者的 11 道練習題,讓你由淺入深掌握 coding 技術!
新年目標想成為 Python 高手,你一定要知道這十大模組!


科技業傾向找年輕人,軟體工程師容易中年失業嗎?

$
0
0

軟體工程師是個對「老人」不友善的職業嗎?Facebook、Google、Apple 等頂尖科技企業的員工,平均年齡大約 30 歲左右,台灣科技業也喜歡年輕人才。這是為什麼?到了中年之後,就沒有當工程師的機會嗎?

頂尖科技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位於 30 歲左右

在《純靠北工程師》粉專上,有網友在上面 詢問 ,中年失業是否在軟體業很常見。該朋友表示,自己在美國加州,想進業界工作,卻聽說灣區年齡中位數 30 歲,中國 35 歲。許多人勸他去教職,雖然薪水只有一半,但沒有中年被裁員的風險,還有機會空降當管理職。因此想詢問工程師前輩的想法:年長工程師真的沒有機會嗎?

從該網友附上的 圖表 可以看出,科技大廠員工的平均年齡位於 30 歲左右。Facebook、LinkedIn、Google、Apple、Amazon 等較年輕的公司,平均年齡介於 28 到 32 歲之間;比較老牌的微軟、Intel、IBM、Oracle,平均年齡介於 33 到 39 歲,也都沒有超過 40 歲。

median employee age at tech companies
各大頂尖科技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圖片來源:純靠北工程師

企業想找資深工程師,但年輕工程師比較好找

對於科技公司平均年齡偏低的現象,有網友 留言 ,其實裁員對象主要是剛畢業的人,因為能力進步太慢而被裁。若是工作 N 年,有足夠實力就不會被裁。而企業不直接招資深工程師的原因,是因為資深難找,因此只好培養畢業生,看他們會不會變資深。

也有網友 留言 ,自己的企業就在清單上,但年齡中位數低不是因為裁員,而是因為企業不斷招人,而年輕工程師又相對好招,因此年輕人的比例愈來愈高。而且該網友表示,其實企業「很希望找到厲害的資深工程師。」

也有網友 指出 ,軟體工程師年輕人比例高,是因為它是新興的職位。30 年前本來就沒有很多軟體工程師職缺,自然就沒有多少 60 歲的軟體工程師;而年齡中位數落在 30 歲,不是工程師老了被裁員,而是上一個世代根本就沒多少工程師。

TO 相關文章:
給工程師的職涯警惕:矽谷工程師平均年齡只有 30 歲,老工程師去哪了?

若跟不上技術趨勢,自然被淘汰

綜合以上網友的觀點,其實企業界很希望厲害的資深工程師加入,只不過這種工程師很難找,再加上年輕人好招,因此才會傾向錄取年輕人,然後再培養他們;若他們成為厲害的資深工程師,基本上就會被視為「寶」,自然不會被裁員。

還有一點是,軟體業是快速變動的產業,工程師必須快速追上技術趨勢,若追不上,自然被淘汰。許多年長工程師敗在這一點。因此,不斷學習新技能是軟體工程師長期發展的關鍵。畢竟企業真正喜歡的是「資深」工程師,若你有堅強的技術,也有積極學習新知的態度,就算你 60 歲,還是會有許多公司搶著要的。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qsels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今年最受工程師歡迎的程式語言是什麼?劇透:不是 Python
【流傳 100 年的工程師傳統】1907 年的死亡意外,催生加拿大的「工程師之戒」
駭客攻破蘋果最新 macOS,留下一句話讓工程師懷念「最初的感動」


相機也能打 Minecraft!超強工程師在單眼架設伺服器

$
0
0

minecraft

(本文經合作夥伴 大數據文摘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用佳能單反運行我的世界服務器,Reddit 點贊 37.4 K,本人:專業操作,切勿模仿,相機可能變板磚 〉)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許多工程師對於「解決問題」抱持著強烈的熱忱,除了平日的工作外,還會動手做自己喜歡的專案,舉凡軟體開發、拆解機器研究結構等。有工程師熱愛玩《Minecraft》,謀生起自己搭伺服器的念頭,更令人驚訝的是,是在一台單眼相機中組建,他是怎麼做到的?還有哪些關於《Minecraft》的創意開發?(責任編輯:賴佩萱)

玩過《當個創世神》(Minecraft)嗎?

這個全球擁有上億月活躍用戶的遊戲,在世界各平台擁有 2 億銷量,是有史以來最為暢銷的網路遊戲。

遊戲的框架很簡單,玩家在一個隨機程序生成的 3D 世界內,以帶材質貼圖的立方體為基礎進行遊戲,比如樹木,石頭,水源等等。

在這個框架下,《當個創世神》為玩家提供了多種遊戲模式,包括生存模式、創造模式、冒險模式、旁觀者模式和極限模式,每種模式帶來的體驗也不一樣。

工程師玩 Minecraft 出神入化,決定用單眼相機做伺服器

不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作為一款自由度非常高的遊戲,和世界各地的玩家一起邊玩邊交流,豈不是樂趣無窮?

但是要進行多人遊戲,就需要玩家搭建自己的伺服器,或者是用託管伺服器商的伺服器,才能進入到同一個世界中互動。

一般來說,玩家都會選擇使用託管伺服器商,畢竟自己搭建伺服器還是挺麻煩的。

不過一個叫 Turtius 的小伙就選擇自己搭一個「當個創世神」伺服器試試,光是搭伺服器倒不是多稀奇,更有趣的是他居然用一台佳能單眼搭了一個《當個創世神》伺服器!

在單眼上玩上《當個創世神》後,Turtius 把自己的演示影片發到了 Reddit 上,引來一堆網友圍觀,如今點讚已經有 37.4 K,上百人參與了討論。

怎麼在相機上做伺服器?

這位在 GitHub 上名為 Turtius 的小伙是一名工程師,有一天,他正好在對這台相機的網路模組進行逆向工程。

作為一個《當個創世神》資深玩家,做著做著他就突然腦洞大開——我能不能用佳能相機做一個《當個創世神》伺服器?

於是他就動手嘗試起來,他手上的這台佳能相機是 Canon SL2(也就是 EOS200D),含有內置 WiFi,同時支持 NFC 和藍牙連接,可以輕鬆實現與其他設備的無線連接。

有了這樣的網路模組作為基礎,Turtius 成功在這台單眼上搭建了一個《當個創世神》服務器

Turtius 表示,「在相機上完全可以運行。我對佳能使用的網路模組進行了逆向工程,恰好發現了類 Unix 套接字,我將 Avrcraft(為 8 比特設備提供的《當個創世神》伺服器)與 Magic Lantern(佳能的一個開源專案)集成在一起。它運行在佳能操作系統提供的自定義實現功能上,並使用自定義程式碼與佳能在較低級別上提供的內容進行交互。」

你可以在 GitHub 上找到完整的程式碼,但是在你嘗試追隨他的腳步之前,請注意:你可能會把你的相機變成板磚。

我不建議在不知道你在做什麼的情況下運行這個程序,因為這可能會毀掉你的相機,Turtius 警告說:「如果你試圖這樣做而你的相機壞了,我不負責任,你自己承擔風險。」

為什麼玩家都喜歡在《當個創世神》上?

《當個創世神》之所以這麼受歡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自由度相當之高。

在這個開放的世界中,玩家沒有具體要完成的目標,在遊戲開始時,玩家會被放置在一個由系統生成幾乎沒有大小限制的地圖上,剩下的就是發揮自己的想像,用泥土、石頭、各種礦物、水和樹乾等各種原料搭建屬於自己的世界。

其中還有幾種特別的材料,更是受到很多極客大佬的喜愛,它就是紅石元件,包括火把、紅石中繼器、紅石燈等。

通過紅石元件,大佬們就能擺脫「石器時代」,做出各種自動化的複雜系統。

利用紅石和方塊,你就可以做出基本的邏輯門:或門和非門。或門和非門的組合可以造出與門、異或門等任意邏輯門。

有了邏輯門就可以幹麻?造一台電腦呀!

在《當個創世神》中搭造一台電腦玩《當個創世神》

2019 年,來自來自復旦大學的季文瀚就利用紅石電路在《當個創世神》中搭建了一台電腦雛形,名為 Alpha21016。

這台電腦包含的邏輯門總數大概在 5 萬-10 萬門之間,儲存器堆疊起來就有 8 層,季文瀚採用的是哈佛結構,程序儲存器和數據儲存器是分開的,程序儲存器 1 KB ,數據儲存器 0.5 KB。

這台電腦可以實現一個基本的電腦功能,加減乘除、三角函數還有矩陣運算,提供算力的是一個 16 bit 的 CPU 和一個 32 bit 的浮點運算單元(FPU)。

最終,這項成果被季文瀚用來交了課程論文。

除了自己從元件開始造一台電腦,在《當個創世神》中,也可以用模組(Modifications)搭建一台電腦,於是有極客大佬就想到了,既然可以造電腦,為什麼不造一台可以玩當個創世神的電腦?

在《當個創世神》中造一台電腦玩《當個創世神》,這想想就令人興奮啊!

去年,MC 大神 Foone 就在《當個創世神》中製作了一個模組 VM Computers,這個模組可以它能在《當個創世神》製作一台可運行的 Windows 95!

也就是說,你裝上這個模組,就能在《當個創世神》製作的電腦上玩《當個創世神》!

據了解,這位 Foone 也是一個工程師,特別喜歡研究那些已被時代淘汰的軟體和硬體。極客大佬的世界,果然不一般!

Respect!

(本文經合作夥伴 大數據文摘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用佳能單反運行我的世界服務器,Reddit 點贊 37.4 K,本人:專業操作,切勿模仿,相機可能變板磚 〉)

更多神人 DIY 作品


【競爭力都被挖光】中國 IC 設計公司來台挖角多少工程師?我們卻還沉浸在護國神山光環中

$
0
0
中國 IC 設計公司來台挖角多少工程師?我們卻還沉浸在護國神山光環中
中國 IC 設計公司來台挖角多少工程師?

(本文經合作夥伴 今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他心中非常不安,覺得自己賣了台灣…」中國 IC 設計公司早在台灣埋伏多年 啃食半導體產業全球競爭力 〉,首圖來源: 台積電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日前,中國公司來台高薪挖角數百名高科技研發人才,更因在台積電、聯發科「門口直接堵人」的做法,引發台灣社會高度重視。

雖然中國科技公司挖角台灣人才已  行之有年  ,但從以前開出「台幣年薪直接換人民幣」(翻 5 倍起跳),到現在甚至能讓台灣人才在新竹「遠距上班」,不用遠赴中國,薪資與工作待遇都相當誘人。

究竟,我們能否將中國挖走台灣人才,單純看成是一種業界常態?被中國這樣挖下去,台灣引以為傲的「護國神山」與國際競爭力又該何去何從?(責任編輯:藍立晴)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3 月 9 日,新北地檢兵分多路,搜索公司分別登記在板橋與新竹的智鈊、芯道互聯兩家公司,檢方經過 3 年追查,這兩家公司疑是中國「比特大陸」的孫公司,3 年來在台灣至少挖角超過 200 位台積電、聯發科的工程師,甚至可能竊取製程技術……。

當台灣還沉浸在護國神山的光環,對半導體產業的全球競爭力信心滿滿之際,其實,它早就被啃食於不知不覺中。

不只比特大陸,有多少中國 IC 設計公司早就在台灣埋伏多年?

手機公司訊崴來台廣徵設計工程師 ,意圖何在?

「徵求類比 IC 設計工程師 4 人、射頻 IC 設計工程師 2 人、光電類比 IC 工程師 2 人、Driver 類比 IC 工程師 2 人……。」光是在人力銀行網站上,這家公司去年底公開徵求「IC 設計工程師」相關的人數,就將近 30 人之多。如果不說,你一定以為這是一家  IC 設計公司在徵才,而且從徵求人數與類型研判,公司規模絕對不在小型。

答案公布,這家公司名叫「訊崴技術」,光聽名字或許很陌生,也不是台灣知名上市櫃 IC 設計公司,究竟這家瘋求 IC 設計人才的公司是何方神聖?其實,訊崴正是中國手機品牌華為在台灣的「代理商」,與華為之間的真正關係,曖昧迷離。

台元科技園區成「中資竊密案」集中地

根據了解,訊崴正式在台掛牌營業 10 多年來,因為員工人數不斷擴增,搬了好幾次家,一開始是在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上的敦南摩天大樓裡,之後才搬到內湖洲子街的辦公大樓,也是現在公司正式的登記地址;後來又因為雇用人數愈來愈多,辦公室不夠用,又在新竹竹北的「台元科技園區」租用更大的辦公室,才夠塞進所有員工。

走進台元科技園區,從外觀上完全看不出異樣,但這些年來爆出的幾樁中資竊密案,此處卻是重要場景。例如辦公室就在訊崴樓上的「竑遨科技」,負責人曾世偉曾在 2016 年被新竹地檢署以「還在聯詠上班時,就率領 3 名員工,以多次少量方式,將重大營業祕密洩漏給上海明遨科技,換取該公司總經理職務和 2 倍薪資」等,被檢方在 2019 年將 4 人提起公訴。

前智原團隊為華為海思效命,威脅台灣競爭力

根據本刊透過管道取得非官方的統計,過去 5 年內國內 IC 設計公司的現況,台灣境內新登記成立的 IC 設計公司大約 60 到 100 家,其中, 資金直接或間接來自中國而在台成立研發團隊者,至少超過 50 家

據科技界資深人士轉述,當年華為旗下的 IC 設計公司海思成立,其中最關鍵的晶片製程,就是從台灣的智原科技挖角一群工程師團隊,一步一步建立起來,如今海思的晶片水準,早就對許多台灣公司造成相當程度的威脅。

當時海思以 3 到 5 倍的薪資挖角,據了解這群團隊的某位領頭人物,為海思效忠了 9 年之後,已經在前年回到台灣,如今年齡大約 55 歲,但已經賺走至少等於在台灣服務 30 年的薪水,足以退休。然而,根據其身邊友人轉述,「他心中非常不安,覺得自己賣了台灣 。」

能把中國來台高薪挖角,單純看成是「業界常態」嗎?

「你不能把中國當成『一般國家』……。」某國安單位前高層舉例,美國就曾特別針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列出一張矩陣表,「列出了 6 大領域、50 幾種中國慣用竊取技術的方法。」

他繼續分析,根據中國《國家情報法》第七條,「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因此,即使公司成立合法,國內相關單位仍應匡列出「有疑慮」的公司。

如果全台都有共識,由台積電帶頭築起的「護國神山群俠」,是守護台灣的重要資產,那麼,匡列無孔不入的中資公司,再透過網路等各種管道監控滲透手法,隨時伺機行動,將是刻不容緩的國安重要議題。

閱讀全文… )

(本文經合作夥伴 今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他心中非常不安,覺得自己賣了台灣…」中國 IC 設計公司早在台灣埋伏多年 啃食半導體產業全球競爭力 〉,首圖來源: 台積電 。)

今周刊好文》

「史上最慘崩盤」6 月底前恐上演! 專家:這 7 件事散戶最好先準備

台積電、0050 不在榜上! 2020 年輕人最愛股票出爐,第一名是「它」

30 幾歲年輕夫妻罹肝癌!常吃這種水果惹禍 醫警告:3 食物別亂吃

延伸閱讀



【工程師書單】15 本免費電子書,一步步帶你提升數據分析技能

$
0
0

去年,資料分析媒體 KDnuggets 為讀者提供許多學習資料分析的免費電子書單,2021 年 KDnuggets 同樣精選 15 本與數據科學、資料分析和機器學習有關的電子書清單。想要在今年規劃一些讀書計畫的工程師們,不妨從中挑選幾本不錯、符合自己需求的電子書吧!

1.《Data Sci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電子書傳送門

這本書走的是實用路線,將重點放在資料科學和 Python 的運用來實踐機器學習模型;同時,這本書也將許多理論以清楚、易懂的方式說明,也會適時地融入一些數學來幫助理解,作為實務路線的書籍,算是讀起來非常舒適。

2.《Welcome to Text Mining with R》

電子書傳送門

這本書清楚地解釋了 R 語言的概念,從書名大概就可以理解。《Welcome to Text Mining with R》將重點放在 R 語言的資料探勘實際運用,對於新手來說,這本書可以幫助你理解如何利用 R 語言中各式套件進行文字、資料探勘。

3.《Causal Inference: What If》

電子書傳送門

這本書探討的主題是讓許多人都非常頭痛的因果推理。近期因果推理在人工智慧研究社群中也有相當高的討論熱門度,作者嘗試用他們認為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濃縮出約 300 頁的文字。

坊間很少有專門針對這個主題的書籍,所以如果是想特別針對這塊領域加強基礎概念的人,這本書絕對是不二首選。

4.《Statistics with Julia: Fundamentals for Data Science, Machine Lear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電子書傳送門

這本書將 Julia 和統計的概念融入進章節,從信賴區間、統計推斷、假設考驗乃至於線性回歸與機器學習,這些概念都相互關連,透過這本電子書,將可以更有效率地用 Julia 來學習資料科學。

5.《Foundations of Data Science》

電子書傳送門

在當代的許多書籍裡,資料科學常常被簡化為一系列編寫程式的工具,好像只要掌握了這些工具,就能夠完成資料分析,但卻鮮少討論那些除了編寫程式以外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這本書就是針對上述的問題,把從事資料科學必須擁有的理論知識進行整理,可以做為新手、初學者們奠定紮實資料科學基礎的入門書籍。

6.《Understanding Machine Learning: From Theory to Algorithms》

電子書傳送門

要徹底地了解機器學習,這本書用有系統的方式介紹了機器學習及它提供的算法範例。適合喜歡靠數學理解,覺得抽象思考太不具體的人。

對於機器學習的基礎知識,這本書爬梳其原理後轉化為實用的數學推導來進行解釋,除了介紹基礎知識外,它也涵蓋了過往教科書並未涉及到的各種主題,包含討論機器學習的計算複雜性及穩定性概念,演算法則包含隨機梯度下降、類神經網路和結構畫輸出學習等。

7.《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Python》

電子書傳送門

本書花滿多篇幅來講解 NLP,包含如何用 Python 來寫 NLP,或是用自然語言來處理等等。文本分類、資訊過濾和詞幹提取等都被認為是經典的 NLP 主題。

掌握了 NLP 的基礎知識之後,就可以繼續用更現代和前沿的技術諸如史丹佛大學一些開放式課程之類的材料來進行練習。

8.《Deep Learning for Coders with fastai and PyTorch: AI Applications Without a PhD》

電子書傳送門

這本書透過真實案例來講述書中幾乎所有內容,這本書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描述這些案例,並且以此衍生該如何使自己的程式撰寫越來越好。

這意味著你可以一邊閱讀一邊逐步學習所需的所有理論基礎,進而了解其重要性和使用方式。作者花了多年的時間建立一套有系統的教學方法,使以前複雜的主題變得淺顯易懂。

9.《Python For Everybody》

電子書傳送門

從這本書在 Amazon 的 1514 個評分(平均評分為 4.6,滿分 5 分)來看,應該不難發現它的受歡迎程度,許多人都知道 Python for Everybody 的優點。簡單地說,這本書很快地涵蓋了 Python 學習上會遇到的基本概念,同時,作者又用一種更平易近人、易於理解的方式進行講解,並且在所有概念上都可以很快速地在書中找到對應的頁數。

10.《Automate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Systems, Challenges》

電子書傳送門

如果你對於自動化機器學習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不用擔心,這本書首先對這個主題進行了紮實的介紹,並逐章明確列出內容,這在由獨立的單獨章節組成的書中是很重要的。

在本書的一開始就單刀直入地切進有關現代自動化機器學習的重要主題,接下來再針對這些工具中的六種演練實現自動化機器學習相關概念。最後一部分則是對 2015 年至 2018 年間存在多年的自動化機器學習挑戰系列進行分析。

11.《Deep Learning》

電子書傳送門

這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提供給學生和相關從業人員能更快速、全面地進入機器學習領域而設計的電子教科書。它不算是一本充滿程式碼和對應解釋的書,也不是一本關於神經網絡的觀念概述,而是從數學來深入解釋深度學習這個領域。

12.《Dive Into Deep Learning》,作者:Aston Zhang, Zachary C. Lipton, Mu Li and Alexander J. Smola

電子書傳送門

深入研究深度學習(D2K)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們走了“邊做邊學”的思想,即整本書本身都包含可運行的代碼。我們試圖將教科書的最佳方面(清晰度和數學)與動手教程的最佳方面(實踐技能,參考代碼,實現技巧和直覺)結合起來。每章的每一節都通過多種方式,交織的散文,數學和一個自包含的實現教您一個關鍵思想,可以輕鬆地抓取和修改該實現以使您的項目有個良好的開端。我們認為這種方法對於教授深度學習至關重要,因為深度學習中的很多核心知識都來自實驗

13.《Mathematics for Machine Learning》

電子書傳送門

來自劍橋大學 2020 年出版的機器學習數學教科書,本書的第一部分從純數學概念角度切入,並沒有講到機器學習。第二部分才將注意力轉至這些新發現的數學技能,如何將其應用於機器學習問題。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學習機器學習和相關基礎數學觀念,也可以只選用其中一部份做為學習重點。

14.《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電子書傳送門

這本書一直被公認是機器學習領域中的經典教材,在機器學習、統計推理和模式識別領域都非常具有影響力。2019 年也有了中文翻譯,是一本非常值得拿來學習的機器學習教科書。

15.《An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Learning, with Applications in R》

電子書傳送門

同樣來自史丹佛統計學著名教授 Trevor Hastie 和 Robert Tibshirani 所撰,也是一本非常好用的統計學習方法入門學習書籍。

書中包含一系列 R 語言應用工具,與前一本《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除了兩者所涉及的內容的深度不同之外,這本書亦將這些主題與程式語言編寫上的實際實現(在本書中為 R 語言)一起引入、融會貫通。

參考資料

KDnugget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藏秘密文件的小技巧】駭客把圖片上傳 Twitter,下載後改副檔名變成「Python 程式碼」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一些線上的儲存空間在上傳檔案時有檔案格式的限制,但基本上都支援圖片檔、影片檔,如果想要上傳其他類型的檔案,通常可先儲存成壓縮檔,再「偽裝」成圖片檔上傳,但有檔案大小的限制。

國外一名駭客將檔案的儲存上限提高到  3 MB,並透過同樣的手法將他的程式碼開源並轉成圖片,照著做,你也能將圖片當擴充硬碟用!(責任編輯:賴佩萱)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 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連繫出處
作者:量子位

明明下載的是一張圖片,只需修改後附檔名,圖片就變成了一首歌,一串 Python 程式碼。

國外駭客 David Buchanan 利用 Twitter 的漏洞,可以用圖片偽裝的方式傳輸一份「加密」文件,前提是不超過 3 MB。

他成功把這種藏匿文件的 GitHub 程式碼壓縮到圖片中。

現在你只要去他的 Twitter,把這張圖片下載下來,並將文件後副檔名從 .png 修改為 .zip,即可解壓為 Github 程式碼。

下載圖片檔卻拿到一首歌、一串程式碼

對於有十幾年網齡的網友來說,這並不是一項新技術。早年就有人將文本文件或種子文件藏匿在 jpg 圖片中。

這種方法的特點在於,把文件打包到圖片中並不影響正常顯示,但一般來說文件大小不過幾十 KB。

隨著網路發展,越來越多的平台允許用戶上傳大尺寸無損圖片,這就給藏匿大文件提供了契機。

Buchanan 的新方法現在將藏匿文件體積增加到 3 MB,你甚至能放入一首歌。

Twitter 上就有現成的例子,Buchanan 放出了一張 surprise.mp3 的圖片。如果後附檔名修改為 .mp3,就變成了一首歌。

至於這個 surprise,自然毫無意外是 Rick Astley 的《Never Gonna Give You Up》這首歌。恭喜你,又被「瑞克搖」了。

Buchanan 的這一發現已經連續多天成為 GitHub 熱門項目,最終在周末登上日榜第一。

GitHub 傳送門

使用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將 pack.py 文件下載到本地,運行以下程式碼:

其中,cover.png 是封面圖片,file.zip 是你要藏匿的文件,output.png 是輸出結果的文件名。

從外觀上來看,output.png 和 cover.png 是一樣的,但多出一個壓縮包的大小。

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用圖片隱藏壓縮包的原理並不復雜,png 圖片文件的格式如下。在 Zlib 之後,有一片 IDAT 塊的附加數據,藏匿數據就放在這裡。

圖片來自 Twitter 用戶 @angealbertini

Twitter 通常會壓縮圖像並刪除所有不必要的元數據,但是可以在「DEFLATE」的末尾添加更多數據。

如果整個圖像文件符合避免重新編碼的要求,壓縮包內容就不會從 IDAT 塊內的 DEFLATE 流中剝離。

這種方法不僅限於嵌入 zip、mp3 等文件,只要數據能壓縮到 3 MB 以內,都可以嵌入到 png 圖片中。

Buchanan 表示,這種方法可能被駭客用於藏匿惡意程式碼,他本人已將該漏洞,利用報告給「漏洞賞金」程序,但卻被 Twitter 告知這不是 bug。

能傳輸「加密」文件,怎麼能說是 bug 呢?應該是隱藏功能才對。(手動狗頭)

帶壓縮包的圖片網址>>>https://i.imgur.com/kNhGrN3.png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圖片可隱藏 zip 和 mp3 文件,只需修改後綴名,這個 GitHub 項目火了 〉。首圖來源:)

更多開源程式碼


用 print 太慢了!資深工程師要知道這 5 個 debug 工具

$
0
0

debug

debug 是工程師的「日常」,但那是一個很煩的工作,很容易拖到下班時間。許多工程師會使用 print 語法來 debug,也就是跟蹤程式碼的執行狀況,並檢測錯誤發生的位置。如果程式碼只有幾百行,用 print 是可行的;但如果程式碼上萬行,這就會是曠日廢時的苦差事。那該如何提升 debug 的效率呢?量子運算博士生 Sara A. Metwalli 分享 5 個 debug 工具 給工程師參考。

1. Python Standard Debugger(pdb)

Python Standard Debugger(pdb)是相對簡單的 debug 工具,適用於中小型的專案。pdb 是一種命令行(command-line)工具,可以在程式碼中插入斷點,然後使用 pdb 運作程式碼。透過斷點,你可以檢查程式碼與棧幀(stack frame),跟 print 語法很類似。

pdb 可以跳過一些程式碼,或在特定時間內迭代 loop 迴圈。目前所有版本的 Python 都有附加 pdb,所以可以直接用,不需要另外安裝,但你也能加入擴充,例如 rpdb 或 pdb++,增加它的功能。

2. PyCharm

PyCharm 是一種 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它不僅是一種 debug 工具,也是一個完整的開發環境。不同於命令行的 debug 工具,IDE 提供一種視覺化調整與測試程式碼的方式,讓 debug 更容易。但如果你沒用過 IDE,會需要一點時間適應。

在 PyCharm 中,對話框會引導你完成 debug,並允許你選擇各種參數。使用 PyCharm 的 debug 模式時,可以在特定的程式碼中插入斷點,也可以選擇中斷點(exception breakpoint)。

3. Visual Studio Debugger

Visual Studio(VS)也是 IDE,是微軟開發的 debug 工具。VS 有 Visual Studio 2019 與 Visual Studio Code(VS Code)兩種變體。Visual Studio 2019 支持基本的 Python  debug 與 IronPython.NET 的 debug,因此你可以使用 MPI 集群 debug、斷點、條件斷點、跳步(into/out/over)、中斷點等等。

VS Code 除了 Git 控制、語法凸顯(syntax highlighting)、代碼重構(code refactoring)之外,還有更高級的 debug 工具。VS Code 可以處理多語言的程式碼庫,但它在識別語言方面並不靈活。

工程師除了 debug 到想哭,面對雲端開發數量大爆發,除了 CI/CD 管線配置,每天還有上千個微服務維護的重擔,要怎麼早下班啦!報名 微軟 2021 雲端技術盛會 為您揭曉 GitOps 新工具!

4. Komodo

Komodo 是全功能 IDE,由 ActiveState 開發,具有處理多種程式語言的能力。因此,若你在建立一個包含 Python 的多語言程式碼庫,Komodo 就是好選擇。

Komodo 透過對話框取得 debug 選項;如果你選擇預設的設定,Komodo 不需要進一步的設定就能運作。Komodo 也提供不同的視覺化方案,協助你理解程式碼庫。另外,它也允許你執行單元測試,並支援團隊即時協作;也能將 Git 與 Komodo 整合,實現即時版本控制。

5. Jupyter Visual Debugger

Jupyter Visual Debugger 是由 Jupyter 發布的視覺化 debug 工具,能在 Jupyter 的環境使用。目前多數的數據科學應用由 Jupyter Notebook 或 Jupyter Lab 建構,Jupyter Visual Debugger 讓你能直接在 Jupyter 的環境 debug,使用上更方便。

透過 Jupyter Visual Debugger,你能在 notebook cell 或 source file 中設置斷點、檢查變數,或瀏覽呼叫堆疊(call stack)。這個 debug 工具能讓 Jupyter 變成完整的開發環境,你不再需要在其他地方測試或 debug 程式碼。

可以透過以下命令,輕鬆安裝 Jupyter Visual Debugger:

conda install xeus-python -c conda-forge

總結:debug 是工程師的必修技能

bug 有兩種,一種是語法錯誤,一種是語意錯誤。語法錯誤指的是你打錯命令、在沒有定義變數/函數的狀況下使用變數/函數,或者是程式碼的縮排不正確,導致程式錯誤的狀況。這種情況下,通常能按照 Python Traceback 的指示修復,是相對好處理的 bug。語意錯誤指的則是程式碼結構沒問題,但你把語意寫錯了,這時程式就會算出錯誤的答案,或是跑出不合預期的結果。這是比較難處理的 bug。

若你是程式的初學者,debug 並不是學習重點,因為此時你得先學會如何寫程式。但隨著資歷增加,debug 就是你必須精進的技能。許多人會用 print 語句 dubug,但隨著程式碼的量增加,print 的效率就略顯不足,若能使用適當的工具,就能提升 debug 的效能,讓你精準又快速的解決問題。

參考資料

Toward Data Science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qsels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裝上這個外掛,不用寫 code 就能用 Python 做數據分析!
給 Python 初學者的 11 道練習題,讓你由淺入深掌握 coding 技術!
新年目標想成為 Python 高手,你一定要知道這十大模組!


開發者快朝聖!重磅解密 4 大雲端新技術

參加微軟 2021 線上技術盛會 《Cloud Innovation Summit》 集結微軟 K8s 聯合創辦人、 全球開源領域重量級廠商、台灣第一線雲端專家群,解析 4 大雲端主題 #開源 #數據與 AI #資安 #CloudNative >> 立即報名

養一個工程師就得花 500 萬!為什麼 ASML 要在台灣大規模招募 600 個工程師?

$
0
0

ASML hire 600 engineers

(本文訊息由 今周刊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pr@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ASML 在台灣啟動大規模徵才,要招募 600 位工程師。ASML 表示,平均一個工程師要花 500 到 600 萬培養,也就是說,這是筆超過 30 億元的大投資。然而台積電是 ASML 的大客戶,近期正積極發展 3 奈米以下製程技術,而現有 EUV 難以滿足 3 奈米以下製程需求,因此 ASML 研發新一代 EUV,自然需要就近招募大量人才。(責任編輯:郭家宏)

作者:馬瑞璿

為了吸引人才,艾司摩爾 EUV 體驗車大方開進台灣校園,不只學生駐足,連投資人路過也嘖嘖稱奇,「我有買 ASML 美國股票,我很想了解它們到底在做什麼。」再度為艾司摩爾掀起了新話題。

台灣是 ASML 在亞洲的最大據點

2020 年,一輛「撞到絕對賠不起的貨車」吸引全台網友關注,大家都在討論,到底這輛長型白色貨櫃車為什麼這麼金貴,一撞可能就要賠 30 億元新台幣,更會害得護國神山台積電生產進度落後;原來,一輛輛標誌著艾司摩爾(ASML)的貨車裡裝著 EUV(極紫外光微影設備),這正是台積電 7 奈米以下製程絕對不能少的重要生產設備。

沒想到,最近一輛白色貨櫃車竟在校園公開亮相,原來是艾司摩爾為了吸引人才,祭出 EUV 體驗車。

「台灣擁有最先量產進程客戶,也是 EUV 最大裝機基地,更是公司量測、檢測設備生產與出貨中心。」艾司摩爾全球資深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陳文光點出台灣的重要性。

陳文光引用市場分析資料指出,人工智慧、高效運算、5G、車用電子對晶片需求上升,今年邏輯晶片市場產值有望年增 10%,記憶體晶片在資料中心、消費性產品需求驅動下,也有機會較去年成長 20%,「台灣是全球最重要半導體製造中心之一,當然也會隨之成長。」

要成長,「人才」絕對是關鍵。艾司摩爾今年要在台灣徵才 600 人,若是加計目前員工,等於 1 年要成長到 3500 人,遠超越韓國 1500 人、中國 1200 人,台灣穩坐艾司摩爾亞洲最大據點。

ASML 研發新一代 EUV,滿足客戶 3 奈米以下製程需求

艾司摩爾招募的工程師大部分都與 EUV 發展相關,接近客戶、逐客戶而居正是真實寫照。「台積電 EUV 機台,3 個科學園區都有,目前大本營在南科。」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分析,這也是為什麼艾司摩爾會在南科設立 EUV 技術培訓中心,「台積電要用這麼多 EUV,艾司摩爾要支援它的客戶,一定得有很多工程師,才會在台灣徵才這麼多。」

不只現在,既然看好未來,那就必須超前部署。

艾司摩爾早已著手研發新一代 EUV 設備 High-NA,以滿足 3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需求。「我們預計 2023 年開始交貨,但客戶真正大量應用應該落在 2025 至 2026 年左右。」陳文光分析,當 EUV 已不能滿足客戶對解析度、晶片單位成本的要求時,就會導入新設備來降低製程複雜度。

當然,研發人才也相當重要。艾司摩爾早已預見,5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中,傳統光學技術不敷使用,因此,2016 年併購了漢微科,擴充艾司摩爾在台灣的研發能量。

「漢微科電子束檢測技術和我們原本的光學量測技術相輔相成,能幫助客戶改善先進製程,進而提高良率。」陳文光說,2016 年併購漢微科以來,艾司摩爾已逐步完成各部門整併,加大台灣生產、研發力道,並於去年第 2 季開發出第一代多光束檢測系統,不僅能夠檢測到較小缺陷,也更適合量產。

為了支應未來,艾司摩爾等於從現在開始投資人才,在投資員工上也不手軟,「我們培養一個工程師平均要 6 到 18 個月,成本約 500 到 600 萬元新台幣。」艾司摩爾台灣暨東南亞區人資總監劉伯玲談及,光是在台灣這個據點,就有 27 個國籍的員工在此工作。

閱讀全文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殖利率最高 8.6%!這 11 檔「高殖利率銅板股」:殖利率>6%、連 5 年配息
勞工注意! 勞保每月自提 6%享「稅賦優惠」退休金還能多 1 倍
比台積電更好的選擇!他 44 歲提早退休,「穩賺投資術」年賺 18%:像定存一樣安心又賺更多
「別傻了!受益人千萬不能寫先生」一個年薪 1,600 萬保險業務員的告白:我的 7 種有錢客戶
52 歲蕭薔超凍齡!每天做這 3 件事、必吃 4 種食材:女人善待自己,歲月便會善待妳

(本文訊息由 今周刊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pr@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今周刊)

延伸閱讀

ASML 啟動大規模徵才計畫,要在台灣招募 600 位工程人才!
市佔無法體現台積電的實力!兩張圖表,顯示全球對台灣晶片的依賴
全球晶片荒求助台積電!各國政府面臨選擇:晶片自主或加強與台灣合作?


開發者快朝聖!重磅解密 4 大雲端新技術

參加微軟 2021 線上技術盛會 《Cloud Innovation Summit》 集結微軟 K8s 聯合創辦人、 全球開源領域重量級廠商、台灣第一線雲端專家群,解析 4 大雲端主題 #開源 #數據與 AI #資安 #CloudNative >> 立即報名

48 年還沒被時代淘汰!工程師仍然愛用 SQL 的 8 大原因

$
0
0

(本文經合作夥伴 數據分析那些事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SQL 誕生 48 年了!為什麼我們仍在使用它?〉;首圖來源:flickr。)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沒接觸過 SQL(結構化查詢語言)前,你可能會想「做為一個程式語言,為何 SQL 有那麼多人在用?」、「會 Python、R,不學 SQL 應該也沒關係吧?」、「又要學一個程式語言好麻煩」,但隨著網路的發展,無論前端、後端、App 開發、AI、測試甚至運維等,只要涉及資料庫, SQL 幾乎是基本功。

SQL 自 1970 年代發展至今已近 50 年,也有越來越多新興架構如 No-SQL 的出現,SQL 的地位會被威脅嗎?(責任編輯:賴佩萱)

為什麼我們仍在使用 SQL?

SQL 和關係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都是在上世紀 70 年代早期開發的。Edgar F. Codd 開發了 RDBMS,而 Donald D. Chamberling 和 Raymond F. Boyce 開發了 SQL。

二者都誕生在電腦技術的早期,而且在 90% 的時間裡都非常有效,使得資料庫成為了一項「已經被解決的問題」。就像 MailChimp 已經成為了傳送新聞簡訊的同義詞。如果你想使用資料庫,你就得使用 RDBMS 和 SQL。

不過,仍然還是有人使用其他 Email 軟體,正如還是用人使用非 SQL 的資料庫,但即使是存在著其他可供使用的資料庫技術,SQL 依舊佔據霸主地位。

以下 8 條,就是我們在 SQL 誕生 48 年後依舊使用它的原因:

1. 資料處理能力

SQL 最初基於關係代數和元組關係演算 — — 由 Codd 特別為關係資料庫開發的兩種數學模式。

所以,SQL 是特別為處理資料而設計的,而事實證明,它非常善於存取和組織資料。
那麼第一個原因就是:作為一種資料庫技術,SQL 非常稱職。

2. 實踐檢驗

RDBMS 已經問世很長時間了,所以已經用於了大量不同的情況。在「前網路時代」,它就作為線下資料庫使用,到如今,有了重大修改的 SQL 資料庫,仍在 Facebook 這樣的全球性 App 中扮演中核心角色 — — RDBMS 和 SQL 已經久經沙場。而在眾多產品中執行過的無數個小時,證明它們是可信賴的。

有些軟體就是能解決問題,尤其是當你在處理充斥著丟失、損壞和失敗等問題的資料庫時,這種優勢尤為明顯。作為成熟的軟體,SQL 有著備份計劃、變化管理和操作嚴謹性,而這些會使棘手的情況大為好轉,因此,SQL 資料庫幾乎總是最好的選擇。

3. 知識和社群

當事物存在一段時間之後,圍繞著它的知識體系就會被建立。SQL 也不例外。最過去的時間裡,大量的 SQL 知識被寫成檔案,SQL 社群快速發展,許許多多的技術人才成長了起來。

因為 SQL 社群如此活躍,SQL 檔案又如此豐富,所以它便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商業活動,而又因為 SQL 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所以 SQL 社群更加壯大,知識更加深入。這就是多年來 SQL 的發展狀況。

4. 簡單

程式語言發展了這麼久,直到今天,SQL 仍然是一種非常易學的語言。短短幾天,你就可以學會基本的功能,能夠進行查詢和返回資料,非常簡單。

即使是傳統意義上的非技術崗位,比如市場,公司高管,以及非技術性的產品經理,都會去學習基本的 SQL 功能,來支援他們的工作。

而深入地瞭解 SQL 基於的關係型資料庫系統,完全是另一件事,對於大多數只需要使用查詢功能的人來說,SQL 真是太好用了。

5. 高度普及

因為有半數的開發者都會使用 SQL 和 RDBMS,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兩者高度普及。這絕不是一件壞事。正如上文所說,由於使用人數多,相關知識和社群得以快速發展,而又由於其簡單,因此對於開發者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來說,SQL 知識幾乎是常識。

於是,相關知識就極易在公司、產業之間傳播,人才儲備充足,而這又反過來促進了知識的創造和社群的成長。

可見,SQL 資料庫普及度極高的特性,已經為其自身的成長構築了一個良性迴圈。

6. 開源及互操作性

從 1995 年至今,開源的 SQL 技術(MySQL 和 PostgreSQL)已經成為了主要的 SQL 資料庫技術。

開發者使用的資料庫技術排行(Stack Overflow)

其實,PostgreSQL 是開發者最希望使用的資料庫技術之一。儘管它領先的幅度很小,且被 MongoDB 大幅超越。

開發者最希望使用的資料庫技術排行(Stack Overflow)

這種向開源 SQL 資料庫切換的趨勢,對於已經規模龐大的 SQL 社群來說是一件好事,同時這種趨勢的存在也印證了,SQL 社群中的開發者們正在努力地使 SQL 變得更好。

7. 能用 SQL 誰還寫程式碼?

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能用 SQL server 做好的事情就別寫程式碼

這句話背後的邏輯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SQL 都能找到最有效的辦法來完成你的任務,而且做得比任何能自己寫程式碼來解決的人更好。

舉個例子:

假設我們需要建立一份關於「加州 2020 年第三季稅收」的報告,具體做法是,選出列表中加州的使用者,並按照資料進行排列。那麼你只需要一句 SQL 語句就可以完成:

SELECT SUM(Value_USD) AS California_Revenue_Q3 FROM Transactions WHERE Location = ‘California’ AND DATEPART(q, Date) = 3 AND YEAR(Date) = 2020;

而如果你要按照不同的地區對資料進行分解,那麼 SQL 語句是這樣的:
SELECT Location, SUM(Value_USD) AS Revenue_Q3 FROM Transactions WHERE DATEPART(q, Date) = 3 AND YEAR(Date) = 2020 GROUP BY Location ORDER BY Location;

如果你想得到稅收最高的 5 個區域:

SELECT TOP 5 Location, SUM(Value_USD) AS Revenue_Q3 FROM Transactions WHERE DATEPART(q, Date) = 3 AND YEAR(Date) = 2020 GROUP BY Location ORDER BY SUM(Value_USD) DESC;

如果你想用其他語言來進行這些查詢,情況就會複雜很多,既耗時間,語句也長得多。設計 SQL 就是為了切割資料,而且看起來 SQL 做得非常好。

畢竟, 不是資料因計算而存在,而是計算因資料而存在

8. SQL/RDBMS 和 NoSQL/DBMS 資料庫各司其職

資料庫是工具。工具不應該只有斧子,還應該有扳手,螺絲刀,鋸子等等。每一種工具各司其職,解決不同的問題,而每一種資料庫都長於一些事情,而短於另一些事情。

當你無法預見資料彙總或資料用途的所有可能性,但又需要表示一個系統中各部分的關係時,關係資料庫就是最好的選擇;而且老實說,大部分系統在這方面做得並不好。再者,SQL 語言本身提供了一種使用者友好型的資料組織方式。

SQL/RDBMS 只是眾多工具中的一種,且剛好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實際能用的那種,而當需要保證資料的完整性、一致性時(比如金融領域),SQL/RDBMS 就是最好用的工具。

SQL 資料庫有它們自身的缺點,且對於某些工作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在大部分情況下,它們可以輕鬆打敗其他非 SQL 資料庫。

有些人會擔心資料規模的問題,但實際上,只有很小一部分人需要解決 RDBMS 的擴容問題 — — 畢竟你不是 Facebook 或者 Google。因此,你仍然可以用 SQL 資料庫管理數一百萬計的使用者資訊,而不出現任何問題。

更何況,只要知道如何權衡利弊,RDBMS 是可以擴容的。

SQL 可以再用 48 年嗎?

儘管數不清的其他資料庫系統和技術,都在不斷擴大著使用人群,但是,毫無疑問地,SQL 資料庫在可預見的未來甚至更遠,會一直髮揮作用。隨著大資料,深度學習和物聯網的到來,即使 SQL 資料庫再流行 48 年也不奇怪。

確實,SQL 資料庫是有缺點的,但在絕大多數的案例中,龐大的社群,簡單的語言,以及有強大的 RDBMS 作為其基礎,使得 SQL 成為了最好的選擇之一。

為什麼我們在 SQL 誕生 48 年後還一直使用它呢?因為它能用,而且在 90% 的情況中都能完成任務,這對於身處越來越複雜的技術與整合環境中的開發者而言,就是最大的優點。

你在 SQL 的應用上遇到「無伺服器」和「專用資源模型」的挑戰嗎?或是遇到無法同時使用 SQL 和 Spark 的傳統技術障礙? 報名 微軟 2021 雲端技術盛會 了解新工具解方!

(本文經合作夥伴 數據分析那些事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SQL 誕生 48 年了!為什麼我們仍在使用它?〉;首圖來源:flickr。)

還在猶豫要不要學 SQL?


中國工程師用回溯演算法,找出藏在 28 萬行唐詩裡的「對稱矩陣」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2019 年底,一個中國工程師開發了一款「文言文程式語言」(簡言之,就是用「中文字」編寫程式的語言),不只顛覆了大眾認為程式語言都用英文寫成的認知,同時也造成工程師社群轟動。不到兩年的時間,這位神人又有新作了——從 28 萬行唐詩中找出「對稱矩陣」,他怎麼做到的?(責任編輯:賴佩萱)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 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連繫出處
作者:量子位

你能看出來,這首詩妙在哪裡嗎?

其實,橫著讀是一首詩,豎著讀還是這首詩!

而且,這首詩可不是亂編的,其中的詩句都來自《全唐詩》,讀起來也頗有意境。

創造這個奇妙組合的,不是文學研究大師,而是一位工程師小哥。

他用電腦,找出了所有符合規律的古詩,還在 Github 上開源了程式碼。

GitHub 傳送門>>https://github.com/

就連 README 文件,也頗具個性:

餘所用之程式,當以 gcc 編譯之如是
gcc -O3 mgsq5.c -o mgsq5

等一下。這個風格好像很熟悉?

沒錯,這位工程師,正是之前開發了火遍全網的文言文程式語言的 Huang Lingdong。

延伸閱讀>>>Python 弱掉了!中國工程師開發「文言文程式語言」,讓你的 coding 充滿文學情懷

文言文寫成的「Hello,World」

他用數學中的 3 階魔術方陣(九宮格)作比,把符合這種規律的詩命名為「唐詩魔術方陣」。

然而,這首詩真正的玄妙之處,還不止在這裡。

研究傳統文化的過程,發現「對稱矩陣」的奧秘

這首詩,初看只是橫豎都能讀,但如果把其中漢字寫程式成數字再看的話,會發現:

原來,這是個 對稱矩陣

不過,他遍歷了全唐詩裡所有五言詩共二十八萬七千句後,也只能得出兩個這樣的魔術方陣。

除了「風月清江夜」以外,還只有一個,不過意境上差了許多,不能令他滿意。

在 135600 行七言唐詩中,符合這個規律的七言「魔術方陣」,更是一個都沒有。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只尋找奇數項對稱的,即每句第 1、3、5、7 個字對稱,偶數行用空行代替。

放寬標準後倒是能找出不少,但再想從其中挑選符合音韻格律、意思上還通順的,就不多了。

最後,他選擇了其中一個還稍微過得去的做例子,把空行中的字也加上,也能寫成對稱矩陣:

這位小哥,是在研究傳統文化時,從古代的洛書和璇璣圖中獲得的靈感。

洛書

洛書寫成數字就是三階幻方,特點是每一行、每一列及對角線中的數字之和都相等。

文字沒有求和這種操作,如果按照工程師思維,那就是字符串拼接起來相等。

就這樣,得出了要尋找的目標:第 n 行和第 n 列的文字相同。

璇璣圖中共 841 個字,按順讀、逆讀、橫讀、斜讀、蛇行讀、交叉讀、換行讀、換列讀、間句讀都能成詩,總共包含了 7958 首詩。

其中的關鍵之處在於, 按照不同順序讀,其文字都能組成有意義的詩句 。他自認沒有古人作詩的才華,就想到從唐詩中尋找符合條件的詩句。

而且是用現代人的方法——寫程式來解決。

怎麼做到的:暴力搜尋!

這位小哥,先是想到了用「八皇后問題」的電腦解法,來找出符合要求的唐詩。

八皇后問題,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8×8 的國際象棋棋盤上,擺放 8 個不同的皇后,使其不能互相攻擊,即處在同一行、同一列、同一斜線上,求解擺放方法。

這個問題,可以用到一種名為「回溯法」的演算法來求解,原理如圖:

如果用回溯法來找「魔術方陣」,電腦需要先隨機「找出半句詩」,再挨個兒往後面搜索合適的詩句。

例如,電腦先從 13 萬行唐詩中,隨機找出詩句「風月清江夜」:

根據對稱矩陣的原理,第二句詩的開頭,就應該以「月」為首:

(以月開頭的詩句,應該還是有不少的,像月上柳梢頭)

以此類推,第三句詩的開頭,就應該以「清夜」為首:

(以清夜開頭的詩句,就少了許多)

而第四句詩的開頭,就應該以「江山歸」打頭:

最後一句詩的開頭,就必須與前 4 句詩的結尾完全一致,「夜深來客」:

難度逐漸變成地獄級……

在這幾步操作中,要是有任何一步無法滿足條件,就得全部推倒重來。

這樣的話,最初的第一步,就顯得尤為重要:從什麼類型的詩句開始遍歷,才能最快地找到答案?

他為此用上了啟發式搜索,從已知問題訊息入手,對這些空格進行評估,找到限制條件最多、即最容易「下筆」的那個位置,再從這個位置開始找詩。

具體寫成程式碼求解的話,就是利用 遞歸法 的結構。

同時,用上 剪枝法 ,縮小剩下位置的查找範圍。

也就是說,要用到 約束函數 ,在擴展節點處剪去不滿足約束條件的子樹;再用限界函數,剪去得不到最優解的子樹。

這樣一來,就能降低問題複雜度。

然而在運行程式碼時,作者卻發現,這樣做效率並不高。

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求解「N」皇后問題,卻不太適合求漢字矩陣。

因為,要填進格子裡的,可不只 8 個皇后,每一格可以填的漢字,就有 5000+ 種選擇!

採用遞歸法的話,電腦在填上前面的漢字時,實際上就縮小了剩下漢字可以搜查的範圍。

如果沒有找到最初那個合適的字,往往搜到一半後,能用的詩句就沒了,又得重新再猜,效率不升反降。

越想越煩躁,這位小哥乾脆一拍大腿:不如暴力搜尋!

當然,也不是普通的暴力搜尋。

會有兩個搜尋條件:

其一,以五言詩為例,第五列的前 4 個字,和第五行的前 4 個字,內容是否完全一樣?如果不一樣,就扔掉。

第五行和第五列的前 4 個字

其二,這首詩是不是對稱矩陣?不是的話,就扔掉。

利用 C 語言寫好後,不用 1 小時就能跑出所有的「對稱詩」。

作者表示,自己並非文學研究的專家,也不是演算法專家,因此,這種方法可能並不是最好的辦法。

諸君若有更好的求解思路,可以來找他玩耍~

那位文言文工程師是何方神聖?

作者 Huang Lingdong,在發布文言文程式語言時還在卡耐基梅隆大學上本科。現在已畢業,在母校的 Studio for Creative Inquiry 做研究助理,為博物館和學校等組織開發互動式多媒體專案。

這位小哥熱愛寫程式和傳統文化,還開發過寫詩 IDE,能自動檢查平仄等格律規則,內置韻書和康熙字典做參考。

還能透過機器學習分析用戶作品,並與《全唐詩》中的詩句做比對,看你寫的詩像哪位詩人的風格。

除了詩詞古文,他對傳統美術也頗有研究,開發過無限生成隨機山水畫的工具,和多款中文字體。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妙哉!那個用文言文編程的小哥,竟從 28 萬行唐詩中找出了對稱矩陣 〉。)

你可能會有興趣


開發者快朝聖!重磅解密 4 大雲端新技術

參加微軟 2021 線上技術盛會 《Cloud Innovation Summit》 集結微軟 K8s 聯合創辦人、 全球開源領域重量級廠商、台灣第一線雲端專家群,解析 4 大雲端主題 #開源 #數據與 AI #資安 #CloudNative >> 立即報名

Grab 在台招募工程師!該給台灣薪資 or 新加坡薪資,網友吵翻天

$
0
0

Grab 在台招募工程師!該給台灣薪資 or 新加坡薪資,網友吵翻天

東南亞共乘霸主 Grab 日前在台招募前端、後端、軟體與社工程師等技術團隊,不過在 PTT 上,台灣網友已經為了薪資高低問題吵了起來。

Grab 是東南亞最大的網路叫車與食品配送平台,也是東南亞最有價值的新創公司,三周前才宣布與美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Altimeter 合併,將使 Grab 以將近 400 億美元的估值在美國上市,預計也將成為史上最大的 SPAC 併購交易。目前,Grab 在全球 8 個國家/地區以及 398 個城市提供服務。

Grab 在台招募技術團隊,待遇如何?

在 PTT Soft_Job 版上,一則 Grab 在台招募技術團隊的貼文引起台灣網友討論「薪資是否給低了」。Grab 官方公布的徵才職位與待遇內容如下:

1. Backend Engineering Manager 月薪 130k+ 台幣
2. Frontend Engineer ( 3 Headcounts ) 月薪 100k+ 台幣
3. Sr. Software Engineer in Test 月薪 100k+ 台幣
4. Sr. Software Engineer 月薪 100k+ 台幣

PTT 有 網友 指出,「東南亞公司給東南亞薪水很合理啊!」、「這個價格是真的砍的有點誇張,在 SG Grab Sr 是最少合台幣 220(編按:220k)起跳的,這還不算其他紅利的部分… 做一樣的事領一半的錢真的合理嗎?」但也有其他網友指出,「這薪資沒啥好酸的吧?」、「前端十萬以上不低了吧==」。

先前,Soft_Job 版在討論因 COVID-19 疫情而興起的遠距上班趨勢時,也有 網友 指出,外商公司來台招募遠端工作團隊,但給的「都是 local pay」,也有人分享,「星國公司開出待遇只是比臺北略好一些,要不是時差問題,我想給歐美雇主遠端工作比較好,無論待遇還是知名度」。

對 Grab 有興趣者,把握線上面試機會

薪資給的高低每人看法各有不同,若是想嘗試進入東南亞叫車巨頭 Grab 工作,仍然可以試試自己的實力。Meet.jobs 指出,有興趣者可以參加 2021/5/15(六)的 線上快速面試 ,利用 15 分鐘的時間,直接與 Grab 主管、面試官對談,需注意的是 Grab 快速面試的履歷收件截止時間只到 5/11(二)。

Grab
對 Grab 有興趣者,把握線上面試機會

(首圖來源:Grab。)

延伸閱讀



【內附影片】神人改造任天堂 Wii,變成一台 Game Boy Advance SP 大小隨身帶著走

$
0
0

(本文經合作夥伴 Unwire.hk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外國 DIY 達人改裝 任天堂 Wii 縮細變 Game Boy Advance〉。)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Wii 是於 2006 年由任天堂推出的體感遊戲機,發行距今已有 15 年,是許多人童年的回憶,不過可能已塵封在家裡許久沒用,國外有手巧神人 Maker 出手把 Wii 改造成類似於任天堂自家 Game Boy Advance SP 的外觀,滿滿的復古味保證你留下時代的眼淚!(責任編輯:徐宇儂)

任天堂 Switch 集家用主機和手提遊戲機於一身,創了遊戲界的先河,早前 YouTube 頻道 StonedEdge 的改裝達人則將任天堂以往沒有做到的補完, 他將一部 Wii 遊戲機拆件,並且縮小至約一部 Game Boy Advance SP 的大小,讓家用主機都可以隨身攜帶

StonedEdge 將 Wii 縮小的做法有一點取巧,為了達到手提的效果,他將原本需要讀取遊戲光碟,以一張載滿遊戲 ROM 和 ISO 檔案的 microSD 卡取代。此外,StonedEdge 亦將 Wii 主機的底板大幅度裁切,僅保留最重要的零件,然後再配合定制的底板去管理聲效和電源等。

為了讓這個改裝作品更加神似任天堂的出品,StonedEdge 採用了透明磨砂機殼,再配合一塊 640 x 480 解像度的 3.5 吋 LCD 屏幕,而內置電池可以提供約 2.5 小時遊戲時間。

相比起 Game Boy Advance SP 需要額外接駁線,這部 Wii 改裝版擁有 3.5mm 耳機孔,可以直接使用耳機。StonedEdge 表示他花了接近一年時間設計和完成作品,可惜這部改裝版 Wii 並不支援 WiiMote 體感操控。

參考來源:gizmodo

(本文經合作夥伴 Unwire.hk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外國 DIY 達人改裝 任天堂 Wii 縮細變 Game Boy Advance〉。)

看更多 Maker 好文

• 自備材料 + 自己寫程式,工程師 DIY 一台「樹莓派相機」送女友!
• 神人把 AirTag 改造成「卡片」:厚度僅 3.8 毫米,輕而易舉放到皮夾裡
• 神人用樹莓派打造「雷射光滅蚊器」,擊殺成功率達 76%!


【軟體創業】17 歲就被 Google 挖角!天才工程師創辦 Envoy,專做辦公室「瑣事」管理

$
0
0
Envoy 創辦人暨 CEO Larry Gadea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創業的最佳機會怎麼找?別人認為的瑣事,但是在你眼裡看來很重要的,可能就是契機!美國新創 Envoy 創辦人 17 歲時成為 Google 最年輕的軟體工程師之一,後來進入 Twitter,接著把在大公司對於「辦公室瑣事」的觀察累積起來轉為靈感,創辦了自己的公司,甚至獲 Slack 執行長的力挺投資,一起來看這位天才工程師的創業故事!(責任編輯:徐宇儂)

每個上班族,都希望是辦公室中的要角,對於瑣事,總希望有人代勞。但人同此心,誰願意擔任此不起眼,但對企業日常運作而言,卻又是很重要的工作?這位 3 歲時逃出鐵幕、17 歲就成為 Google 最年輕工程師的青年,則從眾人的「不願意」中看到了機會,從而創立了全球首屈一指的辦公室管理系統公司。

本文經 創新拿鐵 授權轉載
作者:Hayden

創新點:從「不起眼」中找機會,進而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夥伴。

本文 4 大重點:
1. 一個外掛程式,成為 Google 最年輕的工程師。
2. 創業機會來自於別人眼中的瑣事。
3. 管理訪客、郵包及會議室的辨公室系統。
4. 生涯中的最大挑戰,促成了產品的調整與擴展。

1. 一個外掛程式,成為 Google 最年輕的工程師

對上班族而言,辦公室可能是每個人一天當中待得最久的地方。我們一大早出門,途中順道買個早餐及飲料,然後習慣進到辦公室以後才吃早餐。吃完早餐後,我們開始一天的工作,處理日常的業務,有時會臨時接到專案,還有許多既瑣碎、又需要立即處理的事情。如果有要事在身,但又被一堆瑣事打擾,相信上班族都會希望有方法可以幫他們脫身。

成立於 2013 年的 Envoy,便是一家專門幫上班族處理瑣事,好讓他們能專心工作的公司。

Envoy 的創辦人暨 CEO 為 Larry Gadea,他出生於共產黨統治的羅馬尼亞。三歲時,他躲在汽車後座,跟著父母偷渡邊境,逃離了這個共產國家。Gadea 與父母在德國短暫停留了幾年,便申請到加拿大的首都渥太華定居。

Gadea 的父母在羅馬尼亞時,擁有碩士學位及很好的社會地位,但離開羅馬尼亞後,他們只能從基層做起。Gadea 的父親擔任採果工人,母親從事打掃房屋工作。Gadea 以雙親的犧牲奉獻及職業道德做為成功的典範,幫助他面對了生活中的許多挑戰。

Gadea 念高中時,Google 推出桌面搜尋軟體 Google Desktop,但只支援某些檔案及 Microsoft Word,並不支援另一個文書處理軟體 WordPerfect。由於 WordPerfect 的總公司 Corel 位於加拿大渥太華,包括 Gadea 在內的許多人都是使用 WordPerfect,於是 他便自已為 Google 寫了一個外掛程式(Add-On),讓 Google 可以支援 WordPerfect

結果這個程式紅到了美國, 許多在美國用 WordPerfect 的律師都在電腦上添加 Gadea 的外掛程式,引起了 Google 的注意,於是打電話給 Gadea,邀請他到美國為 Google 工作

一開始接到 Google 的電話,Gadea 嚇了一跳,以為是 Google 要告他。他那時 17 歲,還沒拿到高中文憑,無法離開加拿大到美國為 Google 工作。於是 Google 想出辦法,讓他以實習生的名義,每年到 Google 與他們的電腦團隊一起工作幾個月,成為 Google 最年輕的軟體工程師之一。等到 Gadea 高中畢業,便正式加入 Google。

Envoy 創辦人暨 CEO Larry Gadea

2. 創業機會,來自於其他人眼中的瑣事

Gadea 總共在 Google 工作了四年,但他始終想要創業。雖然不知道要從何開始,但他總覺得應該到一個初創的環境,一切都還在混亂階段中的小公司去磨鍊。

Gadea 的部門經理,是當初引薦他進入 Google 的人。當他知道 Gadea 的想法後,便建議他可以到當時剛成立的 Twitter,而且還向 Twitter 的 CEO 推薦 Gadea。隔年,Gadea 便轉到 Twitter 擔任基礎架構工程師(Infrastructure Engineer),是 Twitter  創立初期 50 名成員之一。

2013 年,Gadea 自行創立 Envoy,目標是為上班族「創造更美好的工作環境」。由於在辦公室環境中,有關接待訪客、簽收包裹,及預訂會議室等行政事務,對於維持企業的日常運作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基本工作,但在員工眼中,卻又不是那麼重要,許多人都視為瑣事。於是 Gadea 從這些沒人想做的事情上看到了機會,當時他 25 歲。

四年後,Gadea 獲選為 富比士雜誌 2017 年度「30 歲以下科技企業家」 的 30 人之一(Forbes 30 under 30 Enterprise Tech)。那時有許多矽谷大咖,包括 Salesforce 的執行長 Marc Benioff,及知名的創投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等,都投資了 Envoy,總投資金額達 1,600 萬美元

3. 管理訪客、郵包及會議室的辨公室系統 Envoy

Envoy 研發的「訪客管理系統」,在訪客進入公司前會先請他們拍照,並在 iPad 上簽署一份文件,以檢查其身份是否在企業控管名單中(例如離職員工),或是阻止不必要的訪客進入。系統會詢問訪客最近 14 天的健康情形,如果有生病,則會阻止其進入,以確保工作場所的安全。

訪客可以下載 Envoy 的行動 App 辦理登記,准許進入後,系統會發給訪客通行證,提供辦公室或會議室的路線指示,並通知公司員工訪客已經到達,及來訪的人數。通行證能確保訪客只在前往會面的路線上行進,不會自行跑到公司其他地方,或出現在工作場所的管制區域。訪談結束後,系統會調查訪客的意見,以確保他們對公司留下良好印象,以維繫公司的品牌形象。

Envoy 的「訪客管理系統」可以協助企業自動管理他們的訪客,員工不需要花時間陪訪客辦理簽到,也不必因為擔心訪客會亂跑而一直陪在旁邊,便能節省時間,專注在更重要的工作上。現在每天有超過 13,000 個工作場所使用 Envoy 的「訪客管理系統」,全球有超過 6,000 萬個訪客用 Envoy 系統辦理登錄。

Envoy 的會議室管理系統「Envoy Rooms」,則能協助員工快速找到公司內能用的會議室,節省團隊等待的時間。

根據經驗,當員工要預訂會議室時,通常會先將整個上午或下午的時間都訂滿,以確保會議能順利進行。其結果是,有 14% 的會議沒有按時開始,還有 25% 的會議預訂根本不會發生,因此浪費了員工的等待時間,也浪費了會議室的空間。

Envoy Rooms 可以 安裝在會議室外的 iPad,上面分別以綠色(尚需等待時間)、黃色(閒置中),及紅色(會議已進行時間)來顯示會議室使用情形 。員工也可以使用 Envoy 的行動 App 來瞭解各會議室需要等待的時間,及尋找臨近可使用的會議室。

找到會議室後,員工輕拍 iPad 螢幕辦理報到(Check-In)。如果會議時間開始 5 分鐘後沒有人報到,系統便會自動釋出空間給其他的等待者;如果會議提早結束,使用者離開會議室後,系統也會通知後面的等待者。

Envoy Rooms 可以產生並提供有關會議室實際使用情況的分析資料,管理者可以看哪些會議室最受歡迎,哪些會議室需要重新設計才能更有效利用 。透過分析和節省空間的功能,企業便能更輕鬆的規劃辦公室的空間。

2017 年,Envoy 推出「郵包管理系統」(Envoy Deliveries),能將寄到公司的郵件及包裹迅速的交到正確的員工手中。

當公司收到郵件時,承辦人員用 Envoy App 掃描郵件上面的名字或條碼,便能迅速找出收件人是哪一位員工,並立即通知對方領取的地點,例如到企業總部,或是在辦公室的大廳領取。如果員工是在家工作,Envoy 也能迅速安排轉運事宜。

當員工收到郵件後,在系統上完成簽收即可。如果有郵件遺失,透過系統便能查看郵件是否曾經到達公司?由何人簽收?以確保郵件都能安全的交到正確的人手中。

根據 Envoy 的調查,「郵包管理系統」能減少公司裡 30% 的郵件堆積,並能分析何時的信件包裹最多;對於無人認領的郵件,也能儘快處理而不至於堆放過久 。自郵包系統推出以來,Envoy 已經幫企業掃描超過一百萬個包裹,解決了辦公室員工包裹數量激增的問題。

Envoy 的平台能與 Slack,Microsoft,Aruba 等第三方工具,及其他五十多個應用軟體結合在一起。無論是郵包系統、會議室系統,還是最早開發的訪客系統,都可以整合在企業現有的應用軟體中,以省去員工還要適應新系統的麻煩。

Envoy 的整合分析功能

4. 生涯中的最大挑戰,促成了 Envoy 產品的調整與擴展

從 2013 年成立,一直到 2020 年為止的七年,Envoy 一直都是以實體辦公室的應用為產品的開發核心, 但 Covid-19 的大流行,迫使辦公室及會議室從實體走向虛擬,重創了 Envoy 的核心業務

許多人對 Envoy 的印象,是其產品能帶給訪客很棒的體驗,但現在沒有了訪客,Envoy 何去何從?

Gadea 面臨了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挑戰,他想起了父母所帶給他的成功典範,於是重新思考了如何將辦公室活動整合在一個平台上,將所有的活動組件整合在一個工作場所的作業系統中。

這些活動組件,包含如何在大流行期間讓工作場所更安全的設計。例如用系統管制辦公室內的訪客及員工總人數;訪客及員工進入辦公室前,均須經儀器掃瞄體溫,並回答「健康問卷」;辦公室大門、房間,用行動 App 即能開啓,不須用手碰觸;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 Covid 協定(protocols)連結,讓人們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繼續從事重要的工作等。

Gadea 表示,這種產品的調整和擴展,不僅對 Envoy 的業務至關重要,對於許多想要在這個新環境中,安全重啟活動的組織也有益處。

Gadea 在 Covid-19 限制企業活動期間,重新思考了產品的定位及調整他們的服務。他們不斷的思考「我們能提供什麼協助?」、「針對這種情形,我們能做出什麼?」他們協助企業建立「辦公室安全資源中心」,趁此機會讓人們覺得 Envoy 能使他們更安全。

Envoy 在這段期間,研發的速度更快,推出產品的速度也更快。他們為企業的員工而努力,也同時努力鍛鍊自己的「肌肉」,以因應未來任何嚴峻的挑戰。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在他親述的自傳《創造與漫想》(Invest & Wander)中提到,他反對企業用小恩小惠留住人才。一個人為企業工作的原因,不應是著眼於辦公室的免費按摩及鄉村俱樂部的優惠,而是能從事重要的工作。Envoy 的服務,正是代勞員工眼中的瑣碎事務,讓他們可以專心在更重要的工作上。

目前 全球有 70 幾個國家的企業,包括 Slack、Pinterest、Warby Parker、Lionsgate  及 L’Oreal,超過 14,000 個工作場所,都使用 Envoy 的辦公室管理系統 。Gadea 的願景,是在十年內讓所有的上班族都能藉由 Envoy 的協助,在最現代化的辦公室中上班。

(本文經 創新拿鐵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高中還沒畢業,就在 Google 當工程師!他從「不起眼」中找機會,創辦為上班族處理「瑣事」的企業,讓大家有時間做「大事」〉。)

看更多創業 Story

• 「討債集團」也可以很溫柔!用數位化討債取代暴力,Yelp、Shopify、Stripe 都是這家新創的客戶
• 咖啡渣變身公車燃料!他靠回收咖啡渣成功募資 700 萬美元
• 竟用甘蔗和樹作鞋子?新創獨角獸 Allbirds 破 17 億美元市值,挑戰巨頭 Nike、Adidas


46% 沒有薪水!工程師界最崩潰的人類:開源程式碼維護人員

$
0
0

maintainer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開源程式是軟體發展的重要動力,然而在眾多開發者的背後,有一小群「維護者」默默在背後維護補丁、修復 bug,是開源社區的關鍵營運者。維護者的工作可不簡單,吃力又不討好,卻有 46% 的人沒有薪水……(責任編輯:郭家宏)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 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連繫出處
作者:量子位

程式碼開源,或許會讓許多開發者興奮不已。

但作為開源程式碼的維護者,又會是一種什麼體驗呢?

就好比成千上百人站在你家門口,大聲吆喝著:

「有合併程式碼的請求啦!」

「該出新功能啦!」

沒錯,登上 GitHub 這種開源程式碼社區,便會「噔噔噔」的提示有「請求」待解決。

提出建議還算好,但最怕的就是還有故意引入惡意補丁的人。

這不,作為 Linux 內核維護人員 Greg Kroah-Hartman,最近就受不了。

於是直接阻止了開發者提交任何 Linux 補丁。

然而,作為開源程式碼維護工作者,他們的苦、他們的痛,還遠不止於此。

46% 的開源程式碼維護人員沒薪水,僅有 26% 年薪破 2.8 萬

講真,開源程式碼維護人員,工作任務還是非常艱辛的。

單是從人員數量上便能體現,很明顯的一個數量關係就是:

開發人員>評審人員(reviewers)>維護人員。

如果一個項目出現 bug,開發人員沒有及時修復,那這個任務便落到了維護人員的身上。

而像 Linux 這種體量的項目,通常會有數百個程式碼補丁,這些補丁要維護起來,一週時間都不算多。

或許你會說,那像 Linus Torvalds 這種「頂級開源程式碼維護工作者」,不也賺的盆滿鉢滿嗎?

Linus Torvalds

確實沒錯,但這只是極少數的個案。

最近,一家幫助開發人員使用開源技術的公司 Tidelift,便對近 400 名開源程式碼維護工作者進行了調查。

調查結果可說是令人跌破眼鏡:

▌46% 的開源專案維護者根本拿不到工資。
▌即便在有報酬的人中,只有 26% 每年工作收入超過 1,000 美元(約新台幣 2.8 萬元)。

外媒 ZDNet 直接評價道:

「這真是太糟糕了(This is awful)」

幾乎沒收入,為什麼還是會那麼多人參與到這份工作當中,Tidelift 給出了調查出來的三個理由:

▌71% 的人認為,他們的工作會對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
▌63% 的人認為,滿足了他們享受工作帶來的創造性、挑戰性的需求。
▌59% 的人認為,維護開源程式碼可以讓自己在認為重要的專案上工作。

但畢竟志願的樂趣還是滿足不了「生活的麵包」,61% 的被調者依舊認為「薪酬是重要的」。

不僅沒薪水,工作壓力也大

雖然在開源程式維護的工作中,有些人是可以找到精神上的樂趣,但俗話說得好,「愛恨只在一瞬間」。

除了沒有經濟上的回報,壓破維護人員的那根稻草,還有就是工作上的壓力,以及那種吃力不討好的感覺:

▌49% 的受訪者認為,讓他們不喜歡維護工作的原因是沒有收入。
▌45% 的人認為,增加了自己的工作壓力。
▌40% 則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和讚賞,吃力不討好。
▌59% 的被調查人員表示,正考慮或已經放棄維護一個開源專案。

而且處理的專案越多,考慮退出的可能性就越大。

例如在去年,就連 NoSQL 數據庫 Redis 的創辦人 Salvatore Sanfilippo,便公開表示道:

「放棄、退出!寧可做開發人員,也不做維護工作。」

「改變了我每天要做的事情。」

這就是調查顯示的開源專案維護工作者的現狀。

對此,Tidelift 的 CEO Donald Fischer 表示:

「整個世界都依賴於開源組件來為應用程式提供動力,但那些建立並保持開源運行良好的維護者,他們所付出的價值沒有得到相應的經濟回報。要保證開源道路的健康,需要確保維護者能得到足夠的報酬。」

參考資料

ZD Net #1》、《ZD Net #2》、《ZD Net #3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开源代码维护人员大诉苦水,超半正考虑或已经决定放弃 〉。首圖來源:PxHere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Stack Overflow 被收購!工程師哀號:以後可能要付費才看得到程式碼
【軟體創業】17 歲就被 Google 挖角!天才工程師創辦 Envoy,專做辦公室「瑣事」管理
為什麼有些工程師不想到 Tiktok 上班?原因:那裡有中國 996 文化


訂閱《TechOrange》每日電子報!

每天一早,需要來根知識能量棒? TechOrange 與你一起,吸收世界新知識、消化科技新局勢。點我訂閱電子報 ,取得最新深度報導。

66 歲仍被 Google 獵人頭青睞!「高年級工程師」分享步入中年後的職涯生存之道

$
0
0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如同電影「高年級實習生」所上演,中高齡的軟體工程師們也害怕 35 歲這個職涯天花板的傳說,擔心自己步入中年後還能不能在技術疊帶迅速、需要長時間工作的科技業保住飯碗。

這次在 reddit 的討論版上,意外釣出兩個 60 歲的高年級工程師分享自己進入中高齡後的職涯心得,也能讓工程師們對外來有更多想法。(責任編輯:何泰霖)

本文經 新智元(公眾號 ID:AI_era)授權轉載,轉載請連繫出處
作者:新智元

當工程師來到被稱為瓶頸年齡的 35 歲,他們會怎麽做?在 reddit 上,這個話題又再度成為熱門!無數「爺爺輩」工程師現身說法,敘述自己的年齡焦慮,但是大部分的他們,卻沒打算放棄。

軟體開發工程師的年齡天花板是什麽?當你 50 歲的時候,「從業經驗超過 25 年」真的是最好的求職話術嗎?在 reddit 上,這樣一則問題引起了無數高齡工程師圍觀。

網友如何看待中高齡的「高年級軟體工程師」?

顯而易見,年齡偏長的員工幾乎就與 CP 值低畫上了等號。在 reddit 發文下,很多人給出了非常現實的回答和建議。

「公司通常想要更年輕,並且人工成本更低的人,對於一項新技術而言,公司也傾向培訓年輕人,因為公司認為年輕人有更好的學習能力。」

「大於 40 歲的人通常有家庭要兼顧,無法適應公司的加班工作。」

「對於一個 56 歲的人而言,在處理了一天程度很差的程式碼之後,我說的:『終於結束了』,事實上的潛台詞是『我快死了』。而對於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而言,他如果在工作結束時說自己『精疲力竭』,那絕對是個善意的謊言。」

「IT 行業如今仍然是新鮮事物,我們現在看到許多 40~50 歲的中高階管理人員、CTO、架構師,是因為目前處於發展時期的公司有這樣的需求,但是對於如今 20 多歲的工程師而言,當他們到了 40 歲的年齡,現實就遠沒有這麽樂觀了」

「任何可以自動化的工作,最終都會被自動化機器所取代,削減成本、降低人力開銷是所有公司能夠生存下去的主題。」

「任何工作遲早會成為死胡同,這就是人們退休的原因。我是一個 55 歲的工程師,當我 40 歲的時候,看似我會永遠喜歡 coding ,但這只是一個高薪的愛好。問題是這項工作不僅需要大腦,還需要功能良好的手指、手腕、眼睛、脊椎、頸部等,所有這些都不會随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好。」

對於 IT 行業而言,一方面技術疊代日新月異,10 年前的技術很可能在今天就變得毫無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與很多行業一樣,年齡偏大的員工意味 CP 值低下:工作年限以及家庭負擔使得他們需要更多的薪水,但是無論身體、精力還是工作時間都無法與年輕人相提並論。

現實真的這麽令人沮喪嗎?

幾位「軟體工程師老爺爺」給出了不一樣的回答。

65 歲「高年級工程師」分享:找工作很難,但我仍然充滿熱愛

圖片來源:Unsplash

軟體工程師的經曆有多豐富?

一位 65 歲的工程師回覆道:

「我是一名 65 歲的軟體工程師,曾在 Apple、Adobe、eBay、Microsoft、VMware、Cisco、FileMaker、XO Communications、2Wire、Egnyte、Nexsan 和其他兩家新創公司工作過。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被解雇了五次。但是,我總是能在 3 到 4 週後找到另一份工作——即使是在經濟衰退期間。我曾四次將我的工作外包給印度或中國——尤其是在過去的八年中。

儘管如此,之後總會有另一個就業機會在等待。

我愛我的工作,並且我還在堅持,而且,我沒有要停下來的想法。同時也可以說,我很擅長這門工作,這倒不是因為我是個天才,而是因為我從事軟體開發工作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時間的經歷讓我從錯誤中記取了教訓。

這份工作帶給我很多經歷:大部分的程式語言都難不倒我,而且目前為止我對所有作業系統平台都運用熟練。除了美國,我還在蘋果的中國和愛爾蘭分公司工作過。除了英語,我還學會說(很差的)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還可以用中文說大約十個短句子。

而且,我的子女之中也有一人是工程師,他在 Netflix 工作。根據我最後一份社會保險報告,我迄今為止的總收入為:3,042,040 美元(約 8,450 萬新台幣)。

話雖如此,但年齡的歧視和外包在矽谷卻是非常普遍。

在 45 歲之前,我可以很輕易地找到一份工作。但現在,我已經 64 歲了,我需要大約十次面試才能找到下一份工作。

我有時也不得不在沒有福利的情況下擔任承包商,並且學會忍受傲慢但卻握有權力的年輕人幫我面試,他們大多自以為是,但實際上卻連我所知道的十分之一都沒有,也幾乎沒有出色的學歷。(我在德州農工大學獲得土木工程學士學位和電腦科學碩士學位——後者我的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所以,軟體開發是死胡同嗎?

不!這是一份很棒的工作。随著年齡的增長,找到下一份工作會變得更難嗎?哦,是的。但是,那又怎樣!如果你喜歡它,就像我所做的那樣,除了死亡或健康不佳可以阻止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決心。

永不放棄!」

66 歲的高年級工程師被 Google 獵人頭挖角

圖片來源:freepik

另一位我認識的軟體開發人員最近也接到了 Google 獵人頭的電話。

這位開發人員是 Google 的一位前員工,五年前他離開 Google 去從事其他項目,據說他離職的原因是因為不喜歡 Google 所在的城市。

他沒有電腦科學的學位,也沒有上過 OOP 的課程,但顯然對於 Google 而言,他仍然是個不可或缺的人才。

鑒於他之前離職的原因, Google 的招聘人員提出了更好的建議:他可以與新加坡的 Loon 團隊聊聊。(編者注:Loon 計劃由於成本過高在今年停止了。)

他在電話中與招聘人員反覆確認:「你知道我多大了對吧?」「是的,您今年 66 歲了。如果您願意,可以在一周内到我們總部來談談。」

那個 66 歲的開發者就是我的父親, 2008 年他首次進入 Google ,當時已經 58 歲了。在 Google 時他使用 java 這種在他 45 歲時才被發明出來的語言 coding,而且他在工作期間是一位獨立開發者,沒有任何工程師向他彙報。

軟體開發的一大優點在於對學習的熱情和執行能力,這在我父親的職業生涯和其他數千人的職業生涯中得到了證明。如果你有熱情和技能,那麽 40 歲、 50 歲甚至 60 歲以後都不是死路一條。

資深工程師點列步入中年後的生存之道

儘管發文底下眾說紛紜,但是也不乏理性、冷靜的資深從業人員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一位在業内從業將近 30 年的老工程師,如今是職缺搜索引擎 Indeed 的資深技術主管 Christopher Burke 這樣說到:

「軟體開發行業並不能說在 35 到 40 歲之後就到了死胡同。不過,這裡也有一些事實:

1. 年齡歧視肯定存在於軟體行業(以及性别歧視、種族主義、仇外心理等等)。當然它不是無處不在,但它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就業市場

2. 在 35-40 歲的時候,與 25-30 歲具有同等技能的人相比,可能期望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工作條件

3. 在 35-40 歲,你在學校學到最前沿的技能和技術與現在 10-20 歲的年輕人已經不同,如果你沒有跟上,就有被淘汰的風險

4. 在許多公司軟體開發人員沒有可行的「技術層級」:像「高級工程師」這樣的頭銜是軟體開發人員可以獲得的最高職位,在達到這個薪酬等級之後,軟體開發人員必須進入管理角色——無論是否適合他們

5.「管理」不僅僅是管理人。在一家有前景的公司必須有人管理技術——例如 CTO。許多 CTO 仍在 coding,但很少有人會稱 CTO 為死胡同。

6. 一些公司傾向於聘請更成熟的軟體開發人員,尤其是他們的遠程協作,因為他們「一人多能」。

在 35 到 40 歲之後,您可以做一些事情來保持軟體開發人員的身份:

▪到擁有技術層級或雙重職業層級的大公司工作
▪成為全職承包商
▪成為顧問
▪創辦自己的公司
▪做一份輕鬆的日常工作,一邊做約聘軟體開發工作
▪保持你的技能與時俱進,從你的經驗中學習,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溝通技巧,做真正擅長的工作

而另一位從業超過 25 年的資深工程師 Ryan J. McDonough 這樣說到:「我不會說寫程式碼是一項沒有盡頭的工作。但是,有幾個事實需要考慮:

▪您可能會在高級工程師或首席工程師之類的頭銜上停留多年。如果你真的很出色,你可能會成為「研究員(Fellow)」,但這通常很少見,通常在大公司中才會出現。▪在某個時間點之後,除了生活成本或獎金增加之外,您可能不會看到薪酬有顯著增加。
▪你更有可能在郊區而不是大城市的新時尚科技公司工作

這適用於許多仍然是軟體工程師的人。我有很多 50 多歲的好朋友,他們仍在從事 coding 的工作,並且非常滿足於這些工作。

使這些人與眾不同的是以下幾點:

▪與年輕人不同,年長的工程師通常需要較少的管理成本
▪因為擁有更豐富的經歷,在面對矛盾時他們處理起來更加明智
▪他們能夠跟年輕的上司和諧相處
▪他們知道如何適應並且永遠不會停止學習。

我一位擁有 20 年 Java/JavaEE 經驗的 48 歲工程師可以輕鬆地跳入 Node.js 項目並使用 Docker 部署它,這將比仍然堅持 JavaEE WAR 部署模型並抵制新技術的人做得好得多。

最後一點很關鍵,如果你沒有能力不斷學習新事物,你應該考慮轉行。」

簡而言之,一方面學會「躺平」接受現實,另一方面還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永遠與時俱進。

(本文經 新智元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拯救大齡碼農:35-40 歲之後,軟件開發工程師走進死胡同了?〉;首圖來源:freepik。)

你可能有興趣

「我可能 35 歲就做不下去了!」工程師這工作可以幹一輩子嗎?
「比起管理職,我更想當 AI 工程師!」年過半百的文組老闆從零自學 Python
46% 沒有薪水!工程師界最崩潰的人類:開源程式碼維護人員


對軟體工程師來說,在家上班有哪些優缺點?

$
0
0

engineer work from home

新冠疫情爆發,不少人被迫在家上班。在所有工作中,軟體工程師似乎是影響較小的職務,畢竟上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寫 code,在家上班就只是換個地方寫程式而已。但真的是這樣嗎?外媒《Tech Republic》發布一篇 文章 ,探討工程師在家上班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省去通勤時間,獲得充足睡眠與運動

在家上班初期,難免會有一段不適應的時候,但 Six Feet Up 的執行長 Gabrielle Hendryx-Parker 表示,一旦適應之後,在家上班的好處就會出現。Hendryx-Parker 表示,在家上班可以省去通勤時間,讓團隊獲得更充足的睡眠與運動

Blue Yonder 執行副總裁暨人資長 Nathalie Carruthers 表示,在家上班的生產率可以跟在辦公室一樣,甚至更高,這可以說服管理階層採用遠端工作措施。

缺點:容易拉長工時,也較難建立人際網路

但 Carruthers 認為,在家工作的缺點是工時更長。在辦公室上班,可能還會有吃午餐跟喝咖啡的時間,但在家工作很容易一直坐在電腦前。另外,照顧孩子等家庭責任很容易壓在女性身上,在家上班對女性的壓力更大。

Appian 工程部高級副總裁 Medhat Galal 表示,在辦公室上班可以見到同事,但在家工作的話,團隊成員建立關係會比較困難。Carruthers 補充,這對新進員工的挑戰更大,他們更難建立人際網路。

遠距徵才,對企業是好事還是壞事?

關於工程師的招募,遠距面試能帶給企業更大的靈活性。根據 HackerEarth 在 2020 年做的 調查 ,超過 30% 的企業因為遠距面試而獲得更大的人才庫,超過 50% 的企業獲得更大的靈活性,超過 40% 的企業節省了大量的徵才時間。

除此之外,HackerEarth 的創辦人暨執行長 Sachin Gupta 表示,遠端面試讓結對程式設計(Pair Programming)更容易,面試官能即時評估應徵者的技能。結對程式設計是一種敏捷軟體開發技術,兩個工程師在同一台電腦工作,一個人寫程式,另一個人負責檢查程式。56% 的面試官表示,比起使用白板的面對面環境,結對程式設計能模擬協作的工作環境,更容易評估應徵者的能力。

但也有 30% 的企業認為,遠端面試較難評估應徵者的技術能力。Kudelski Security 的全球工程副總裁 Bo Lane 表示,遠端面試較難確定應徵者與團隊的契合度,但這是未來合作的關鍵。

疫情結束後,企業會走向這 3 條路

在家上班各有優缺點,能省下通勤時間,但卻很容易拉長工時,也較難與同事建立關係。有些工程師喜歡在家上班,有些工程師則是渴望回到辦公室。疫情結束後,企業會走向這 3 條路:

▌永遠實施遠端工作
▌結束遠端工作,大家回來辦公室上班
▌有些日子遠端工作,有些日子進辦公室上班

這些選項不分對錯,各有優缺,就看企業高層的決策與團隊的共識了。

參考資料

Tech Republic》、《Hacker Earth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xHere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在家上班但 Wi-Fi 超慢怎麼辦?4 個步驟提升網速
整天在家防疫,不知道早午晚餐該吃什麼?5 款精選食譜 APP 推薦給你
【疫情居家活動新選擇】Airbnb 線上體驗,在家體驗城市觀光、調酒、冥想


Viewing all 58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